积重难返打一生肖(越南为什么总喜欢模仿中国)
资讯
2023-11-21
119
1. 积重难返打一生肖,越南为什么总喜欢模仿中国?
因为别的国家它学不来!
作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天的越南是我们最挥之不去的存在。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内属、藩属、兄弟、宿敌再到恶邻的一系列演变后,最终成为不温不火的邻居。
不过,越南似乎并没有因为跌宕起伏的不堪过往而心有旁骛,相反,今天的越南可能是最像我们的国家,从有形的国旗到无形的社会制度,越南堪称缩小版的中华。
那么问题来了,毕竟是个有着独立主权的国家,越南这为何总喜欢模仿我们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即:
体量太小国情相似没得选择越南之所以总是模仿我们而不是独立自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根本原因在于越南的体量实在太过迷你。
在这个充满着丛林法则的世界,自古以来就是弱肉强食,缺乏实力的小国想要生存下来,只能在大国的夹缝中左右逢源,不存在中间路线的可能性,越南毫无疑问属于这一种。
因为没有实力“独立自主”,所以摆在越南面前的选择无非是跟着哪个大国走的问题,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越南几乎没有选择。
虽然越南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它的源头却来自中国,这是越南最尴尬的存在。事实上,当前的日本和韩国等中华文化圈内的国家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即拒绝中华文化就是否定自己,文化的独立自主永远都是空中楼阁,特别是韩国的去汉字运动,一度令韩国社会无所适从。
而越南在文化上的起源,已经注定了它再离经叛道,也难以摆脱中华文化的影响。而这种欲罢不能的无奈,也体现在了对历史的疯狂创造中,比如越南的祖先南越占据了长江以南,韩国的祖先高句丽则占据了长江以北,我们的祖先就这样艰难地在长江中创造了5000年的辉煌文明。
而越南的意淫,也强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越南影响之深,在937年脱离南汉统治之前,越南北部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37年趁着五代十国的动乱走向独立后,越南在长达800年的时间里始终在自北向南扩张,直到占据了湄公河三角洲。与此同时,越南还疯狂地向老挝和柬埔寨渗透,在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的同时,越南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天小中华,在中南半岛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朝贡体系。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越南脱离清朝成为法国殖民地,这为越南脱离中华文化圈提供了可能。不过法国殖民的时间不足百年,越南西化并不成功,加上苏联的崛起,胡志明领导的游击武装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战末期,胡志明发动“八月革命”,赢得了北越的独立,随后法国卷土重来,北越开始了长达9年的抗法战争。
由于深受苏联影响,加上受到了中苏两大国的大力支持,北越从一开始就在意识形态上倒向了共产主义阵营,这让北越成为我们的小兄弟。
虽然近代的越南被法国完全殖民,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但因为敌人都雷同,起点又都很低,再加上意识形态高度一致,所以北越和我们天然亲近。法国撤走后,美国接班,北越在中苏两大国的支持下浴血奋战、愈战愈强。
不过随着中苏交恶,胡志明政府不得不在中苏两国左右逢源,不断高呼“老大哥和老大姐不要再打了”,但中苏交恶注定已成定局。1969年胡志明去世后,继任的黎笋政府开始选边站,再加上当时的勃列日涅夫政府咄咄逼人,强势扩张,北越和苏联越走越近。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此举被北越视为离经叛道。再加上我们一再拒绝支持北越统一南越,中越关系遂彻底破裂,北越成为苏联的拥趸,而后在苏联的支持下于1975年完成了统一。
统一后的越南政府不断挑衅我们的核心利益,最终引发了长达10多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彻底将越南踹下了第三军事强国的神坛,给越南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但越南却在1986年效仿我们的改革开放开始了革新开放,几乎完全按照我们的发展轨迹照葫芦画瓢。
应该说,相比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们,越南的操作无疑是安全省力的,但这也造成了水土不服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当我们抢走了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外迁产业后,越南很多时候连口汤也喝不上。
所以越南革新开放几十年,效果并不那么理想,再加上军队经商等顽疾的积重难返,越南的革新开放越来越举步维艰。
更重要的是,因为早先非法窃据了我们多达29个岛礁,越南必然随着我们实力的迅速复兴而胆战心惊,所以越南近年来又开始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包括进行官员直选和建立独立工会等,靠近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趋势也越来越强烈,这让无数越吹一度高潮迭起到昏厥。
从越南的发展轨迹来看,模仿我们是历史和现实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这样在模仿差强人意后,越南又开始病急乱投医地选择西化改革等方式,企图摆脱我们的影响,而这样的改革注定适得其反。
可以说,不管越南承不承认,模仿我们都是他们发展的必由之路。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2. 清朝和日本都闭关锁国为什么日本被西方打醒了?
这问题同样是当年那些因甲午战争惨败,忿于清朝丧权辱国而投身近代中国改良和革命运动的人们共同思考的东西。至今回音不绝。评论区说的,都有道理但不够全面和准确。首先,少有分析到中日两国政治与国家体制上的重大区别。清廷是少数民族(满人)的统治,且始终保持中央高度集权的方式。满人皇帝和亲贵阶层虽一直强调满汉融合,也身体力行高度汉化,但对汉族等主体民族一直全方位防范极严,十分害怕被夺权,拒绝一切放权让利的行为和改革举措,连本民族内主张重用汉人精英搞改革的能臣干将,也毫不犹豫杀头,譬如肃顺等人就是实例。而当年日本完全不同,岛国只有一个大和民族,天皇体制万世一系却无实权。既无民族矛盾,也没有强势的中央政府。幕府统治只是一个与各地诸侯共治的局面。虽闭关锁国政策与清朝一样,但幕府对大名(诸侯)的控制力远不如清廷,权威性和执行力更不可同日而语。之后发生的“尊王攘夷”和维新变法,正是那些地方大名中率先变革尝到甜头,不服幕府拿天皇当招牌,从而带头造反的一群。其二,清朝不仅保持古代封建帝制传统,还变本加厉大搞愚民政策。特别是禁锢社会与百姓的思想。举个典型例子,那时候满族皇帝号称“满蒙一家亲“。把宗室亲贵之女大量嫁给蒙古族王公首领,以拉拢控制。但明文规定,蒙古王公贵族不得结交汉人,尤其是读书人,不能聘请其为老师,不能学汉语中文。直到乾隆时期,才恩准他们可以读《三国演义》等几部小说。对宗亲贵族都如此严苛,老百姓就可想而知了。而日本民族传统上非常重视教育,幕府对当时社会上的思想文化控制不严,主要精力盯着各大名的军备与财力方面。而明治维新运动对日本,首先就是全民族的一个思想启蒙运动和大和族特色的“全盘西化“的过程。是对上至明治天皇,下到普通人思想深处的一次革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告诉我们,思想决定行动。清日差距至此越拉越大。再三,很多人忽略了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差别。隋唐时期,中华文明光耀亚洲令日本朝野叹服。于是,日本派遣了大量“遣唐使“留学中原,还大肆挖掘人才移民岛国,发起了“大化革新“运动,全方位学习唐帝国。但什么都搬去日本了,就是没有引进“科举制”和“官本位“思想。这才是真正的致命差别!具体不展开了,大家想想就会明白。所以,近代史日本全方位超越清朝属必然,清朝不断挨揍直到完蛋也有自作孽,不可活的内因。
3. 明武宗朱厚照到底做了哪些荒唐事?
关于这个,个人之前曾写过关于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的推文,下面再度修改引用,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从传统的儒家思维来看,正德皇帝是离经叛道的,肯定算不上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但抛开正史的评价,我们再去看正德皇帝,就会发现,他也绝非昏君,而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主见的变革型皇帝!
事实上,正德和雍正一样,都是被后世过度丑化的。虽知道,明清两代,乃是我国野史小说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涌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而这些文人骚客以历史为主题创作的野史小说,里面添加了作者大量主观臆造的内容,严重的歪曲了事实,从而很容易导致我们后人对历史人物的原型有了错误的评价和认识。而其中受害最深的历史人物,莫过于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了!
首先是明武宗朱厚照;
他就是我国史上最有名的“顽童”皇帝,后世史书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差评。说他贪图享乐、荒淫无耻、沉迷酒色、荒废朝政,甚至将其刻画成一副地痞流氓的形象。
稍微总结了一下,后世文人评击正德皇帝,无非基于这三点:1、重用宦官,残害忠良;2、修建豹房,沉迷女色;3、自封将军,耽乐嬉游。
然而,这些“罪状”虽然都有部分的历史事实作为依据,但更多的却是文人们的添盐加醋。 比如:正德皇帝重用刘瑾等奸宦,确实是一大污点。但事实上,正德皇帝绝非真的不辩忠奸。他同时也重用杨廷和等名臣,主持朝政,改革弊政。此外,对于反对和批评他的一些大臣,正德皇帝也都不加以追责。
像拒绝为他打开城门的宣府御史张钦,正德皇帝不仅不予责罚,反而下旨称赞他“勤恳忠勉”;还有处处和他针锋相对,讥讽他为宋徽宗的扬州知府蒋瑶,他都只是一笑而过,而蒋瑶后来还官升至陕西参政。
至于后面两点,就黑得更离谱了。比如:豹房;的确,正德皇帝修建豹房这件事是不假的。但事实上,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帝王豢养动物最鼎盛的时期,京城内建有虎城、象房、豹房、鹁鸽房、鹿场、鹰房等多处饲养动物的场所。既然其他皇帝都有建,又为何偏偏只批评正德皇帝一人?再说,清朝皇帝花几代人时间,耗费大量金银修建了圆明园,为什么就没人说他们昏庸呢?
更离谱的是,那些文人骚客甚至写他强抢民女,写他大肆搜掠良家妇女以充“幸御”,有时竟达“十车”之多。还流传出《游龙戏凤》这样的风流戏目…… 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如何,稍微用脑分析下就知道,明显是夸大其词的!
接着说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真实的雍正,其实是一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然而在文人的笔下,他却变成一个冷血无情的“冷面王”。
后世文人批评他大兴文字狱,残害读书人。但其实,雍正大搞文字狱,实际上是为了打击那些反对改革的大臣的无奈之举罢了。 然而,这些文人却一方面用藏头诗的方式,对雍正暗潮热讽;一方面又写大量的野史小说,中伤抹黑,甚至妖魔化雍正。写他篡改遗照,迫害手足,组建血滴子等等。
民间广为流传的雍正修改康熙遗诏正是这些文人的杰作。他们在野史小说上,写雍正在遗诏中“改十为于”,硬是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但事实上,在古代正式书文中,一般用“於”,而不是用“于”。他们甚至把雍正的死因“改编”小说,让民间流传着,雍正是被吕留良之孙女吕四娘所刺杀的传说。
而实情是,雍正在位期间一直“以勤先天下”,他很显然是操劳致死的。然而,对于这位为国操劳致死的皇帝,那些文人骚客却毫无怜悯之心,而是能黑就黑,甚至是为黑而黑,通过野史小说让雍正在民间名声狼藉。可见这些文人之狠毒!
而如果我们撇开这些抹黑的野史,重新来审视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在位期间的举措,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不失为利国利民的守成之君!
接着继续说说正德皇帝;
正德这位年轻敢为的皇帝,在位期间还是敢于突破固有制度的束缚,推行变革的。其实,正德有两大造福于百姓、有利于国家的举措。一是实行江南赋税改革,任用重臣杨廷和,主持赋税调整,改变了自朱元璋起江南赋税过重的局面。从正德八年起,在江南各地全面推行的赋税改革。改革不仅减轻了江南当地百姓的负担,而且仅用了两年时间,便还清了江南地区自弘治晚期以来,拖欠朝廷累积达十年余之久的赋税,改善了弘治年间的财政困局。
二是开展沿海“市舶司”改革,进一步强化市舶司的收税职能。这项改革打开了解除海禁的第一步,实现了明朝外贸收入的增长,拓宽了明政府的税源。 一个被刻意埋没的事实是,正德在位十五年间,明政府实际财政收入,其实要远高于其父皇十八年的“弘治中兴”时代!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雍正皇帝;
雍正在位时间被正德还短一些,但其功绩却更大。雍正年间推行的三大改革,对后世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废除官僚集团特权,缓解帝国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负担;
2、推行摊丁入亩政策,直接取消了人头税,全都按照土地多寡来收税,打击了富人的利益,减轻穷人负担,有效平衡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3、开豁贱籍,削弱人身依附关系;前两项改革可以说是从经济上促进社会公平,而这项则是从法律上推动了社会公平。这项改革彻底废除了过去残留于社会的类似于奴隶制度的条规,从而保障了底层人民的利益,给了他们重获新生的机会。同时,进一步释放了社会劳动力。
雍正一系列改革的推行,极大的充实了清王朝的国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康熙末年,国库存银仅剩区区几百万两;而到雍正死时,清王朝的国库,存银已高达近6000万两之多。
而且,乾隆年间的太平盛世和人口暴增,无不得益于雍正摊丁入亩和开豁贱籍两项政策的落实。如果不是雍正打下的扎实基础,估计这大清的国库,早就被乾隆爷给败光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会遭到文人如此不公正的评价呢?
其实,归根到底无非就是利益问题。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虽然身处的时代和推行的政令都不同。但他们都是希望通过改革,来突破当时固有体制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让利于民的目的,实现国家的图治。但这就触动到那些官绅阶层的既得利益。
于是,他们便会联手来抵制改革,甚至对皇帝横加诋毁。 而那时的普通老百姓,文化水平是相当低下的,但崇儒的思想却是根深蒂固。因而,他们很容易就被这些官绅阶层所误导,站到这些官绅的阵营里面,不仅使正德和雍正的改革举步维艰,还让两人在民间名声昏暗。
古代的官绅阶级,表明上饱读圣贤书,处处标榜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心底里所认同的其实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道理。
因此,当自身的既得利益受损,什么视君入父,什么忠君爱国,都不过是屁话而已! 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前赴后继考取功名,不仅只是为了登入庙堂,光耀门楣,实现自己的抱负;更多的是希望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其实说白了,就是升官发财!
因此,如果皇帝的改革触动到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就会披着忠臣的外衣,端出一大堆的儒家治国经典,处处引经据典的来反对皇帝的改革。这时,如果皇帝杀他们,就会落得个残害忠良的骂名;如果不惩治他们,他们则会得寸进尺,进一步逼迫君上,甚至抹黑丑化皇帝......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积重难返打一生肖,越南为什么总喜欢模仿中国?
因为别的国家它学不来!
作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天的越南是我们最挥之不去的存在。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内属、藩属、兄弟、宿敌再到恶邻的一系列演变后,最终成为不温不火的邻居。
不过,越南似乎并没有因为跌宕起伏的不堪过往而心有旁骛,相反,今天的越南可能是最像我们的国家,从有形的国旗到无形的社会制度,越南堪称缩小版的中华。
那么问题来了,毕竟是个有着独立主权的国家,越南这为何总喜欢模仿我们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即:
体量太小国情相似没得选择越南之所以总是模仿我们而不是独立自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根本原因在于越南的体量实在太过迷你。
在这个充满着丛林法则的世界,自古以来就是弱肉强食,缺乏实力的小国想要生存下来,只能在大国的夹缝中左右逢源,不存在中间路线的可能性,越南毫无疑问属于这一种。
因为没有实力“独立自主”,所以摆在越南面前的选择无非是跟着哪个大国走的问题,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越南几乎没有选择。
虽然越南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它的源头却来自中国,这是越南最尴尬的存在。事实上,当前的日本和韩国等中华文化圈内的国家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即拒绝中华文化就是否定自己,文化的独立自主永远都是空中楼阁,特别是韩国的去汉字运动,一度令韩国社会无所适从。
而越南在文化上的起源,已经注定了它再离经叛道,也难以摆脱中华文化的影响。而这种欲罢不能的无奈,也体现在了对历史的疯狂创造中,比如越南的祖先南越占据了长江以南,韩国的祖先高句丽则占据了长江以北,我们的祖先就这样艰难地在长江中创造了5000年的辉煌文明。
而越南的意淫,也强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越南影响之深,在937年脱离南汉统治之前,越南北部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37年趁着五代十国的动乱走向独立后,越南在长达800年的时间里始终在自北向南扩张,直到占据了湄公河三角洲。与此同时,越南还疯狂地向老挝和柬埔寨渗透,在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的同时,越南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天小中华,在中南半岛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朝贡体系。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越南脱离清朝成为法国殖民地,这为越南脱离中华文化圈提供了可能。不过法国殖民的时间不足百年,越南西化并不成功,加上苏联的崛起,胡志明领导的游击武装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战末期,胡志明发动“八月革命”,赢得了北越的独立,随后法国卷土重来,北越开始了长达9年的抗法战争。
由于深受苏联影响,加上受到了中苏两大国的大力支持,北越从一开始就在意识形态上倒向了共产主义阵营,这让北越成为我们的小兄弟。
虽然近代的越南被法国完全殖民,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但因为敌人都雷同,起点又都很低,再加上意识形态高度一致,所以北越和我们天然亲近。法国撤走后,美国接班,北越在中苏两大国的支持下浴血奋战、愈战愈强。
不过随着中苏交恶,胡志明政府不得不在中苏两国左右逢源,不断高呼“老大哥和老大姐不要再打了”,但中苏交恶注定已成定局。1969年胡志明去世后,继任的黎笋政府开始选边站,再加上当时的勃列日涅夫政府咄咄逼人,强势扩张,北越和苏联越走越近。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此举被北越视为离经叛道。再加上我们一再拒绝支持北越统一南越,中越关系遂彻底破裂,北越成为苏联的拥趸,而后在苏联的支持下于1975年完成了统一。
统一后的越南政府不断挑衅我们的核心利益,最终引发了长达10多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彻底将越南踹下了第三军事强国的神坛,给越南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但越南却在1986年效仿我们的改革开放开始了革新开放,几乎完全按照我们的发展轨迹照葫芦画瓢。
应该说,相比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们,越南的操作无疑是安全省力的,但这也造成了水土不服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当我们抢走了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外迁产业后,越南很多时候连口汤也喝不上。
所以越南革新开放几十年,效果并不那么理想,再加上军队经商等顽疾的积重难返,越南的革新开放越来越举步维艰。
更重要的是,因为早先非法窃据了我们多达29个岛礁,越南必然随着我们实力的迅速复兴而胆战心惊,所以越南近年来又开始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包括进行官员直选和建立独立工会等,靠近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趋势也越来越强烈,这让无数越吹一度高潮迭起到昏厥。
从越南的发展轨迹来看,模仿我们是历史和现实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这样在模仿差强人意后,越南又开始病急乱投医地选择西化改革等方式,企图摆脱我们的影响,而这样的改革注定适得其反。
可以说,不管越南承不承认,模仿我们都是他们发展的必由之路。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2. 清朝和日本都闭关锁国为什么日本被西方打醒了?
这问题同样是当年那些因甲午战争惨败,忿于清朝丧权辱国而投身近代中国改良和革命运动的人们共同思考的东西。至今回音不绝。评论区说的,都有道理但不够全面和准确。首先,少有分析到中日两国政治与国家体制上的重大区别。清廷是少数民族(满人)的统治,且始终保持中央高度集权的方式。满人皇帝和亲贵阶层虽一直强调满汉融合,也身体力行高度汉化,但对汉族等主体民族一直全方位防范极严,十分害怕被夺权,拒绝一切放权让利的行为和改革举措,连本民族内主张重用汉人精英搞改革的能臣干将,也毫不犹豫杀头,譬如肃顺等人就是实例。而当年日本完全不同,岛国只有一个大和民族,天皇体制万世一系却无实权。既无民族矛盾,也没有强势的中央政府。幕府统治只是一个与各地诸侯共治的局面。虽闭关锁国政策与清朝一样,但幕府对大名(诸侯)的控制力远不如清廷,权威性和执行力更不可同日而语。之后发生的“尊王攘夷”和维新变法,正是那些地方大名中率先变革尝到甜头,不服幕府拿天皇当招牌,从而带头造反的一群。其二,清朝不仅保持古代封建帝制传统,还变本加厉大搞愚民政策。特别是禁锢社会与百姓的思想。举个典型例子,那时候满族皇帝号称“满蒙一家亲“。把宗室亲贵之女大量嫁给蒙古族王公首领,以拉拢控制。但明文规定,蒙古王公贵族不得结交汉人,尤其是读书人,不能聘请其为老师,不能学汉语中文。直到乾隆时期,才恩准他们可以读《三国演义》等几部小说。对宗亲贵族都如此严苛,老百姓就可想而知了。而日本民族传统上非常重视教育,幕府对当时社会上的思想文化控制不严,主要精力盯着各大名的军备与财力方面。而明治维新运动对日本,首先就是全民族的一个思想启蒙运动和大和族特色的“全盘西化“的过程。是对上至明治天皇,下到普通人思想深处的一次革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告诉我们,思想决定行动。清日差距至此越拉越大。再三,很多人忽略了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差别。隋唐时期,中华文明光耀亚洲令日本朝野叹服。于是,日本派遣了大量“遣唐使“留学中原,还大肆挖掘人才移民岛国,发起了“大化革新“运动,全方位学习唐帝国。但什么都搬去日本了,就是没有引进“科举制”和“官本位“思想。这才是真正的致命差别!具体不展开了,大家想想就会明白。所以,近代史日本全方位超越清朝属必然,清朝不断挨揍直到完蛋也有自作孽,不可活的内因。
3. 明武宗朱厚照到底做了哪些荒唐事?
关于这个,个人之前曾写过关于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的推文,下面再度修改引用,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从传统的儒家思维来看,正德皇帝是离经叛道的,肯定算不上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但抛开正史的评价,我们再去看正德皇帝,就会发现,他也绝非昏君,而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主见的变革型皇帝!
事实上,正德和雍正一样,都是被后世过度丑化的。虽知道,明清两代,乃是我国野史小说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涌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而这些文人骚客以历史为主题创作的野史小说,里面添加了作者大量主观臆造的内容,严重的歪曲了事实,从而很容易导致我们后人对历史人物的原型有了错误的评价和认识。而其中受害最深的历史人物,莫过于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了!
首先是明武宗朱厚照;
他就是我国史上最有名的“顽童”皇帝,后世史书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差评。说他贪图享乐、荒淫无耻、沉迷酒色、荒废朝政,甚至将其刻画成一副地痞流氓的形象。
稍微总结了一下,后世文人评击正德皇帝,无非基于这三点:1、重用宦官,残害忠良;2、修建豹房,沉迷女色;3、自封将军,耽乐嬉游。
然而,这些“罪状”虽然都有部分的历史事实作为依据,但更多的却是文人们的添盐加醋。 比如:正德皇帝重用刘瑾等奸宦,确实是一大污点。但事实上,正德皇帝绝非真的不辩忠奸。他同时也重用杨廷和等名臣,主持朝政,改革弊政。此外,对于反对和批评他的一些大臣,正德皇帝也都不加以追责。
像拒绝为他打开城门的宣府御史张钦,正德皇帝不仅不予责罚,反而下旨称赞他“勤恳忠勉”;还有处处和他针锋相对,讥讽他为宋徽宗的扬州知府蒋瑶,他都只是一笑而过,而蒋瑶后来还官升至陕西参政。
至于后面两点,就黑得更离谱了。比如:豹房;的确,正德皇帝修建豹房这件事是不假的。但事实上,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帝王豢养动物最鼎盛的时期,京城内建有虎城、象房、豹房、鹁鸽房、鹿场、鹰房等多处饲养动物的场所。既然其他皇帝都有建,又为何偏偏只批评正德皇帝一人?再说,清朝皇帝花几代人时间,耗费大量金银修建了圆明园,为什么就没人说他们昏庸呢?
更离谱的是,那些文人骚客甚至写他强抢民女,写他大肆搜掠良家妇女以充“幸御”,有时竟达“十车”之多。还流传出《游龙戏凤》这样的风流戏目…… 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如何,稍微用脑分析下就知道,明显是夸大其词的!
接着说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真实的雍正,其实是一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然而在文人的笔下,他却变成一个冷血无情的“冷面王”。
后世文人批评他大兴文字狱,残害读书人。但其实,雍正大搞文字狱,实际上是为了打击那些反对改革的大臣的无奈之举罢了。 然而,这些文人却一方面用藏头诗的方式,对雍正暗潮热讽;一方面又写大量的野史小说,中伤抹黑,甚至妖魔化雍正。写他篡改遗照,迫害手足,组建血滴子等等。
民间广为流传的雍正修改康熙遗诏正是这些文人的杰作。他们在野史小说上,写雍正在遗诏中“改十为于”,硬是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但事实上,在古代正式书文中,一般用“於”,而不是用“于”。他们甚至把雍正的死因“改编”小说,让民间流传着,雍正是被吕留良之孙女吕四娘所刺杀的传说。
而实情是,雍正在位期间一直“以勤先天下”,他很显然是操劳致死的。然而,对于这位为国操劳致死的皇帝,那些文人骚客却毫无怜悯之心,而是能黑就黑,甚至是为黑而黑,通过野史小说让雍正在民间名声狼藉。可见这些文人之狠毒!
而如果我们撇开这些抹黑的野史,重新来审视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在位期间的举措,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不失为利国利民的守成之君!
接着继续说说正德皇帝;
正德这位年轻敢为的皇帝,在位期间还是敢于突破固有制度的束缚,推行变革的。其实,正德有两大造福于百姓、有利于国家的举措。一是实行江南赋税改革,任用重臣杨廷和,主持赋税调整,改变了自朱元璋起江南赋税过重的局面。从正德八年起,在江南各地全面推行的赋税改革。改革不仅减轻了江南当地百姓的负担,而且仅用了两年时间,便还清了江南地区自弘治晚期以来,拖欠朝廷累积达十年余之久的赋税,改善了弘治年间的财政困局。
二是开展沿海“市舶司”改革,进一步强化市舶司的收税职能。这项改革打开了解除海禁的第一步,实现了明朝外贸收入的增长,拓宽了明政府的税源。 一个被刻意埋没的事实是,正德在位十五年间,明政府实际财政收入,其实要远高于其父皇十八年的“弘治中兴”时代!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雍正皇帝;
雍正在位时间被正德还短一些,但其功绩却更大。雍正年间推行的三大改革,对后世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废除官僚集团特权,缓解帝国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负担;
2、推行摊丁入亩政策,直接取消了人头税,全都按照土地多寡来收税,打击了富人的利益,减轻穷人负担,有效平衡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3、开豁贱籍,削弱人身依附关系;前两项改革可以说是从经济上促进社会公平,而这项则是从法律上推动了社会公平。这项改革彻底废除了过去残留于社会的类似于奴隶制度的条规,从而保障了底层人民的利益,给了他们重获新生的机会。同时,进一步释放了社会劳动力。
雍正一系列改革的推行,极大的充实了清王朝的国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康熙末年,国库存银仅剩区区几百万两;而到雍正死时,清王朝的国库,存银已高达近6000万两之多。
而且,乾隆年间的太平盛世和人口暴增,无不得益于雍正摊丁入亩和开豁贱籍两项政策的落实。如果不是雍正打下的扎实基础,估计这大清的国库,早就被乾隆爷给败光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会遭到文人如此不公正的评价呢?
其实,归根到底无非就是利益问题。正德和雍正两位皇帝,虽然身处的时代和推行的政令都不同。但他们都是希望通过改革,来突破当时固有体制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让利于民的目的,实现国家的图治。但这就触动到那些官绅阶层的既得利益。
于是,他们便会联手来抵制改革,甚至对皇帝横加诋毁。 而那时的普通老百姓,文化水平是相当低下的,但崇儒的思想却是根深蒂固。因而,他们很容易就被这些官绅阶层所误导,站到这些官绅的阵营里面,不仅使正德和雍正的改革举步维艰,还让两人在民间名声昏暗。
古代的官绅阶级,表明上饱读圣贤书,处处标榜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心底里所认同的其实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道理。
因此,当自身的既得利益受损,什么视君入父,什么忠君爱国,都不过是屁话而已! 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前赴后继考取功名,不仅只是为了登入庙堂,光耀门楣,实现自己的抱负;更多的是希望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其实说白了,就是升官发财!
因此,如果皇帝的改革触动到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就会披着忠臣的外衣,端出一大堆的儒家治国经典,处处引经据典的来反对皇帝的改革。这时,如果皇帝杀他们,就会落得个残害忠良的骂名;如果不惩治他们,他们则会得寸进尺,进一步逼迫君上,甚至抹黑丑化皇帝......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