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庸大学(少帅中少年张学良是谁演的)
资讯
2023-11-17
456
1. 冯庸大学,少帅中少年张学良是谁演的?
扮演者周思羽。姓名:周思羽所在地:辽宁 沈阳生日:2003年8月9日简介:电视剧《少帅》少年张学良扮演者说到如何接拍到这个角色,周思羽透露,是当时父亲周云鹏所在剧组的一位副导演推荐他去《少帅》试镜,一开始试戏是小冯庸的角色,之后没多久就定他出演小学良了。值得一提的是,《少帅》中的表哥一角,就是周思羽的父亲周云鹏饰演的。周思羽爸爸周云鹏是赵本山弟子。
2. 沈阳哪个小区最大人口最多?
最大的小区是滑翔小区,不但是沈阳最大的居民小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居民小区。滑翔七个小区加上城建、万科、鸿凯三个花园小区一共是十个小区,现在在沈阳的版图上应该叫滑翔地块了。滑翔这个名字的由来,还跟一所著名的大学有关,它便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冯庸大学”。
面对这样的局势,一位爱国青年利用自己的私人财产,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创办了东北第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冯庸大学。1927年,冯庸大学成立。
大概是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冯庸大学不仅建有小型飞机场和飞机跑道,并且自备飞机,在国内的众多大学中是独一无二的。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利用冯庸大学旧址改造成了滑翔机制造厂,这里被清理一新,成为“滑翔机场”。滑翔的地名也由此而来。
由此,小区名为滑翔小区,成为沈阳最大的小区
3. 民国的冯庸大学是如今的哪所大学?
民国时候实力最强的,要看具体时期。民国后期那就是中央大学,也就是现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当时是亚洲第一学府。抗战时期那就是西南联合大学。民国前期就是北京大学。
4. 张学良的发小都有哪些?
冯庸大学的创始人冯庸,是张学良的发小,两人同庚(1901年)。冯庸的父亲奉系军阀冯德麟是张学良的父亲奉系首领东北王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因而两人自小一块长大,虽非亲兄弟,却情同手足,并同取“汉卿”作为字,意味要像汉朝的张良一样成为国家重臣。
5. 北洋时期的军阀为何都紧紧抓着师长的职务不放?
编制搞不好,打仗很烦恼。
中国近代以来在军事上无疑是落后的,这一点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一系列对外战争中都能看出来,但是本文想表达的那种落后,不是武器装备上的,而是组织形式上的。
中国古代兵法讲究出奇制胜,一般都推崇“分进合击”,也就是几路兵马分兵来袭,最终的结果就是,部队容易分散,往往几百人就形成一个战术单位,一直到湘淮军时,还是这样。
比如淮军,一个营只有五六百人,在1864年打败太平天国后,经过裁撤的淮军还有五万人,一百多个营。
到三十年后的甲午战争时期,还是这种军事组织形式,几十万清兵在朝鲜战场上形成几百个营,因为军队是临时成军,指挥起来难度是相当的大,结果就是各自为战,稍微有点状况就变成了溃败。
到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式陆军的时候,按照西方组织形式进行编排,才逐渐将淮军那种勇营制度逐渐废弃。
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清政府将能够直接控制的军队变成武卫前后左右中五个军,每个军都在一万人之上,聂士成的武卫前军(1.3万人),曾在天津强烈抵抗八国联军侵华,展现了当时中国最高军事水平。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痛定思痛,进行深度改革,命袁世凯全面主持编练新军,袁世凯因此创办了北洋新军。
北洋新军前期打算编练六镇,后期推广到全国,建立三十六镇,每一镇辖1.25万人,具体编制上就是每镇辖步兵两协,每协两标,每标三营,每营四队,每队三排,每排三棚,每棚目兵十四名,基本完全和西方师一级的编制接轨。
如果全国建立36镇之后,那清政府的军事力量完全可以跟当时的西方强国相对比。但是直到清朝灭亡前,也没有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根据资料显示,清政府倒台前,一共编练了14个镇。
1912年民国建立后,军队就换了个名字,以前的镇就成了师,以前的协成了旅,以前的标成了团。
到这里估计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北洋时期的一个师长这么牛叉了,在全国拥有的师比省份还少,拥有一个师,那可是比省级行政官员还牛叉的存在。北洋六镇就影响了近代几十年的历史,你说一个师长得多牛叉。
在整个袁世凯当政的北洋时期,迫于当时全国混乱的局面,袁世凯对军队进行了扩编,巅峰时期大概形成了33个师。
当时的一个师长有多难得呢?冯玉祥部下好几万人,费尽心血才混了个师长的职务,辛亥革命爆发前,老冯就已经是营长级别,到1914年因为镇压白朗起义有功,被任命为混成旅旅长。
这个混成旅其实就是缩小版的师,因为师一级的作战单位要求有点高,够万人才能上编,因此在当时一直有一种混成旅的编制,人数从三千到七八千不等。
有意思的老冯当时兵力已经过万,因为不是直系嫡系,而且与直系大佬吴佩孚有矛盾,遭受吴佩孚的各种打压,就不给你师长的职务,一直到1921年,直系因为用人,冯玉祥的部队才被编为陆军第十一师,担任师长,然后接任陕西督军。
老冯后来的事,大家应该都是了解的,短短几年发育成一股连整个北洋军阀都忌惮的“西北军”,1924年发动北京事变,让直系直接败家,1927年老冯响应北伐,直接导致北洋政府的败北,在当时,老蒋都以兄弟相称,在中原大战时,也打得老蒋极为头疼,虽然最终战败,但是老冯的历史还是很光辉的。
可以说,在当时的北洋大佬中,几乎没有没当过师长的,段祺瑞和曹锟都是北洋六镇时期的统制(相当于师长),吴佩孚早期追随曹锟,1918年取得陆军第三师(前身为北洋第三镇)的指挥权,以此为根本,使得吴佩孚在后期比曹锟还有影响力。
当时美国时代杂志称吴佩孚是“中国最强人”,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只不过被老冯在北京事变的时候倒戈那么一下子有点伤,后来很难再起来了,但是吴佩孚在民国时期也是相当传奇性的人物。
当然,也不是哪一个师长都有这样的辉煌历程,比较窝囊的是一个师长应该算是张宗昌了,很多人都知道张宗昌是张作霖手下的五虎将,其实并不知道,张宗昌早年的“光辉”经历,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张宗昌在陈其美部下担任光复军的团长,1913年担任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只不过他这个师长并不是北洋系统的,而是南方革命军序列的,水分比较大,在二次革命的时候,压根无法抵抗北洋军,张宗昌随即在前线倒戈冯国璋,成为北洋直系一部。
说起来,张宗昌是成也冯国璋,败也冯国璋,冯国璋担任代理总统后,张宗昌曾担任江苏暂编第一师师长,结果1921年的时候,被打成了光杆司令,这个时候冯国璋已经挂了,张宗昌只能拿着所有的身家去投靠直系新大佬曹锟,本来收礼的曹锟要给他安排个职务,结果吴佩孚看不惯张宗昌的出身,就不给他职务。
张宗昌是一个师长的职务,因为手里没有兵,竟然成了光杆司令,连个容身之地都没有,最后只能投靠奉系,从营长开始做起。很多人都认为张宗昌不能打仗,其实,也是一种蔑视,能那么早当上师长的人,也不可能是饭桶,肯定是有点绝活。
在奉系的阵营中,张宗昌如鱼得水,兵力不久就上万,后来成为张作霖手下五虎将之一,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立下不少战功。
那么,民国的师长是从什么时候不值钱的呢?是从奉系当政期间,在皖系和直系当政期间,对于师一级的编制有着较为严格的控制,很多队伍是够了师一级的实力,但是没有师一级的番号,比如冯玉祥就在此列。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为了压制地方的势力膨胀。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混成旅遍地都是,有的混成旅俨然比师的建制还要大,尤其在两次直奉大战中,北洋军阀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编制必须重新调整。
1925年奉系彻底掌握北洋政府后,因为奉系本身的混成旅就很多,所以就着手将混成旅改编为师,大大小小的混成旅一下子改编为师,也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不满万的混成旅有时候也能成为一个师,后期在抗战的时候也有弊端。
到这个时候的师长,应该是遍地都是了,但是师毕竟是最大的常规战术单位,在任何时期都是很重要的。
但是一般来说,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规模较小,只有两次直奉大战,作战规模较大,这就导致军事组织也停留到师一级,等到具体作战的时候,设个剿匪总司令或者总指挥,就可以了,结果到抗日战争的时候因为缺乏大兵团作战时的组织机构,又吃了大亏。
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已经是师团编制,一个甲级师团人数接近三万,到全面抗战的时候,我国的万人编的师压根无法对抗日军的一个师团,在淞沪会战的第一阶段,国军是投入兵力总数不下六十万,48个师,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以及各种兵团,而日军则是5个师团外加一个1个旅团,在指挥协调性上,日军是完胜国军。
结果国军是一边开向战场,一边进行军队改编,将两到三个师凑成军,来对抗日军,淞沪会战打到最后十分惨烈,最后的“转进”,也变成了“溃逃”,淞沪战场上国军伤亡18.7万人,结果“转进”的时候也损失了10万人左右,说到底就是建制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可以说,中国军队就是吃了没有大规模兵团作战经验的亏。
6. 他的那七个拜把子兄弟?
张作霖要是知道老五的所作所为,棺材板都压不住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是唯独安葬了张作霖的兄弟。
1928年6月4日凌晨5:30,张作霖乘坐的专列抵达京奉和南满铁路交叉处,刚好这里有一处三洞桥,刚刚驶入洞口的火车,就那样毫无征兆,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毁了。
本来张作霖是从北京离开回东北的,但是迫于张作霖在东北地区的强硬,日本关东军不得不出此下策。
负责策划此次事件的是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为了确保张作霖必死的结果,他们在距离沈阳皇姑屯火车站附近,放置了整整30袋炸药,还包括一支冲锋小队,确保结果,不会发生意外。
其实张作霖也早有预感了,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张作霖也先后三次改变行程计划,而且当时张作霖乘坐的专车有22节,张作霖专门坐在了80号包车的中间,也就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而且这节车厢,后面就是用餐车,前面还有两节蓝钢车厢,坐的都是一起的随行人员,甚至在这列专车前面,还有专门负责安全的压道车。
那为什么日本人就能精准地找到张作霖的位置,还能够将其一击毙命呢?
时间来到1928年6月4日清晨,按照原定的计划,张作霖专车在5:23已经驶进了交叉路口的三洞桥。
此时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的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也通过望远镜看到了三洞桥发生的一切,随着日本关东军大卫东宫铁男按下炸弹按钮,一声巨响,响彻天际,就连三洞桥里的花岗岩石墩都被炸开了,更别说是火车了。
桥上的钢轨也已经不知去向,连桥梁都被炸的弯弯曲曲,隐藏在专车深处的张作霖专用车厢,也被炸的只剩一个底盘了。
率先去世的二哥吴俊生当时跟随张作霖一同前往东北的,其实就有当年一起结拜的七兄弟之一老二吴俊生。
也是当时结局最惨的一个,作为张作霖曾经的左膀右臂,一直也是陪在张作霖身边出生入死的兄弟,当然这次也没有幸免于难,当时直接被炸到血肉模糊,就连人体最硬的头骨,也被一根大铁钉贯穿,当时就离开了人世,场面惨不忍睹。
出生于1863年的老二吴俊生,原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老家山东,由于在清朝末年,也是因为生活所迫,举家搬迁到东北谋求生路,17岁那年开始入伍当兵。
后来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满族王公沉寂居然勾结日本人,一手策动了满门独立,看不惯的吴俊生,当即就带领军队给予了沉重的打击,而且他在军中一直以作战勇敢著称,也经常受到上级长官的赏识。
由于功勋卓越,在1908年,也当上了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以及候补总兵,在当年也算是和张作霖差不了多少的重量级军事人物。
本来可以拥有更加美好的前途,但就是在皇姑屯事件之中,率先为张作霖陪葬了。
当时张作霖直接被炸飞了十几米,致命的是咽喉管破裂了,显然也坚持不了多久,当时就连一起出行的张作霖六姨太太,脚趾头也给炸飞了,其他随行的人员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唯独最严重的就是吴俊生和张作霖了。
尽管当时奉天省长刘尚清闻讯赶来,很快就安排医护人员,把受伤的张作霖的人送到了大帅府,但是由于伤势过重,即便是医术精湛的军医也没有办法,最终因抢救无效,仅仅过了几个小时,早上9:30左右,就在大帅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张作霖去世后,为了不让日本人提前察觉到异样,还是采取了严格保密的措施,一直拖到。张学良回到沈阳,6月21日才正式公布张作霖的死讯。
张作霖的好大哥马龙潭出生于1857年的马龙潭,也是张作霖当年结拜的七兄弟中年龄最大的,资历也是最老的。
年少时就风流倜傥、才华过人的马龙潭,在他那个年代,也是一个相当有气魄和胆识的文化人,之所以能当大哥自然是有道理的。
而且马龙潭这个人精力相当旺盛,别人在60岁都已经开始安享晚年了,但是在花甲之年的他,却风采不减当年,每天还要骑马出去巡游,每天出去跑个几十上百公里。
1928年张作霖火车被炸的时候,此时的马龙潭也已经71岁高龄了,也过了那个打打杀杀,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年纪了。
本身就出生于军武世家的马龙潭,父亲马奇峰也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振威将军,哥哥马龙文在1868年镇压起义军战死,他就继承了哥哥云骑尉一职,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武教官。
1907年,马龙潭与吴俊生,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霖,张作相等人结为拜把兄弟。
只不过当年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张作霖在1920年解除了马龙潭的军职,本来也快到退休年龄的马龙潭,也乐得清闲,就顺便干干抢险救灾,捐款编修县志的活计,也算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听到张作霖死讯之后,马龙潭也没有安稳,他也接二连三遭到了日本人的骚扰,就是想要拉拢他过去,更进一步的想法,也是想借着马龙谭的威望,去收买人心,但是早已经看透了,日本人用心险恶,马龙潭自然也没有答应。
为了表现出民族气节,当着日本人的面,一头撞到了床头上,当即血流不止,眼看拉拢不成,日本人也就此作罢,这个时候已经在无心干扰参与世间纷争的马龙潭,也选择隐居。
毕竟他的年龄也已经到了极限,1940年,已经79岁高龄的马龙潭去世了,这也是张作霖所有兄弟之中,难得的长寿善终之人。
张作霖曾经的老大冯德麟排行老三的冯德麟,和张作霖不怎么对付,两个人矛盾摩擦也不断。
由于与张作霖也算是老乡,这两个人的交集也很早就开始了。
老年的冯德麟担任过沈阳副都统,还没有当正规军之前,当年也是妥妥的绿林好汉,算是张作霖的前辈了,最早就是凭借着公正侠勇之名,拉拢了很大的团伙,也有很大的地盘。
一开始张作霖是冯德麟妥妥的小迷弟,对这位江湖大哥也是崇拜得不行,冯德麟也经常带着张作霖出去见世面,看张作霖这个小伙子比较机灵会来事儿,于是也经常喜欢给张作霖讲一些绿林好汉的故事。
辛亥革命以后,冯德麟也混到了28师师长,一直到结拜以前,张作霖对于冯德麟都是尊敬有加的,结拜后从1916年开始,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开始多了矛盾和冲突,后来随着张作霖逐渐掌握实权,冯德麟也逐渐有了想要淡出军政界的想法。
在他正式下野之后,就开始进军工商业建设了,先是成立了一家中医院,然后还开办了大冶铁工厂,一般没啥大事也不去沈阳,安心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也正是由于他和张作霖之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慢慢他也对张作霖有了防备之心,据说每次去沈阳见张作霖的时候,他的袖子中都藏着一只王八盒子。
只不过他是不幸的,张作霖是1928年火车被炸去世,但是他只撑到了1926年,因为心脏病突发,冯德麟就在自己的北镇大宅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身为兄弟的张作霖,自然也不计前嫌,再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大哥,专门为他举办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葬礼,规格相当之高,也或许是弥补了当年那段兄弟情的缺憾吧。
曾救过张作霖一命的老四汤玉麟出生于1871年的汤玉麟,以心狠手辣而著称。
早年贫困的生活,因遭人抢劫,也让他不得不当了土匪,后来称霸整个辽西地区。
当然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与张作霖有过过命的交情。
1900年,张作霖刚带领着手下的保险队出门,就遭遇了土匪金寿山的攻击,也多亏了汤玉麟及时解救,才让张作霖以幸免于难,这可能也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
也正是因为感谢救命之恩,张作霖就和汤玉麟结成了金兰之交的兄弟。
不得不说,张作霖到处认大哥的习惯是个好习惯,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年在汤玉麟的扶持之下,张作霖的实力也日益壮大。
只不过当时依旧怀恨在心的金寿山,再次纠结了沙俄骑兵中队,打了张作霖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当时张作霖和冯玉麟身边的亲兵,只剩下十几个人了,于是两人就带领剩余的部下,投奔到了当时八角台的商务团练张景惠手下。
而这个张景惠也是当时他们的结拜兄弟之一。
后来在张作霖逐渐有权有势之后,汤玉麟和冯德麟与张作霖的关系也逐渐恶化了,只不过念及旧情,张作霖也并没有对曾经的好大哥好兄弟下死手,即便他多次以下犯上,嚣张跋扈的性格,死不悔改,也都因为那份过命的交情,始终给汤玉麟留着一份薄面。
后来在张作霖被炸身亡之后,先是积极鼓励张学良完成东北易帜,也算是促进统一的大功臣,后来他也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热河省省长,当年张学良还是比较信任汤玉麟的。
毕竟日本关东军在张作霖被炸后没多久,就动起了歪心思,想要让汤玉麟出任伪职,却不料被汤玉麟破口大骂:你们害死了我的拜把子兄弟,还要让我去当你们的官,我可不当那个混蛋。
也是相当讲义气的性情中人。
但后来即便是他当了省长,也因为当年做土匪的经历,再加上嚣张跋扈的性格,百姓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是至少有一点,他是无愧于兄弟张作霖的,誓死也没有向日本人屈服,而且在抗日战争中,积极配合抗日救国,后来接受改编,最终于1949年2月病逝于天津,享年78岁。
忠于张作霖但却愧对张作霖的老五张景惠一直以来,张作霖的抗日主张都很坚决,其他兄弟也都有明确的立场,但就唯独这老五是个例外。
当年张作霖和汤玉麟走投无路的时候,就投靠了张景惠,张景惠原本也是农民家庭的孩子,早年跟着父亲卖卖豆腐维持生活,但是他有一个好习惯,喜欢广泛结交好友。
但是难免也有遇人不淑的时候,张景惠有一段时间沉迷上了赌博,恰好赶上当时时局动荡,脑瓜子相当聪明的张景惠,也看到了其中的危险与机遇,他也想到了成立自卫团,给那些当地的富商大户们看家护院,当然他也顺理成章的当上了自卫团团练长。
后来接纳了落魄的张作霖等人,相当识趣的张景惠,居然看出张作霖将来必定不是凡人,直接拥护他做自卫团的首领,自己退位让贤,当了副手。
毫无疑问,这是他人生中唯一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后来的事情逐渐变了味道,在张作霖遇害之后,张景惠居然没有抵挡住日本人的诱惑,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公然投敌,当了十几年的伪满洲国总理,确实令人所不齿。
但是他唯一没有愧对的,就是自己的兄弟张作霖了,在张作霖遇害之后,也可能是出于愧疚,张景惠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还是为张作霖争取了好好下葬的机会。
由于时间仓促,张家人为张作霖修建的陵寝元帅林,才刚修建了一半,张作霖的遗体还依旧在大帅府的院子里放着,但是突然爆发的918事变,也让张家人不得不全体到关内躲避战乱,很快曾经辉煌的大帅府,也被日本人占领了,而当时张作霖的棺材,也就被日本人给搬到了珠林寺。
整整放了6年的时间,这个时候实在看不下去的伪满洲国总理张景惠,于是也开始张罗张作霖的葬礼,先是打通了日本人那方面的关系,然后以张作霖兄弟的身份,最终将他安葬在张氏家族墓地。
其他的几位兄弟也都天各一方,有好几位也已经先张作霖离开了,最终给张作霖送葬的只有张景惠了。
在担任伪满洲国总理期间,张景惠可以说是对日本人惟命是从,干了许多丧尽天良的坏事儿,当然他最终的结局也是相当令人舒适的。
1950年8月1日,张景惠被苏军俘虏,随后一直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了余生。
最终在88岁那年,死于战犯管理所。
张大帅最信任的部下孙烈臣出生于1872年的孙烈臣,比张作霖只大三岁,也是奉天人,曾经是张作霖最信赖的得力干将之一,一直以来他俩的关系也是最好的,是这七兄弟当中,唯一对张作霖唯命是从的,只不过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由于经常身兼数职,操劳过度的孙烈臣,也最终在张作霖遇害的4年前,也就是1924年4月25日,以52岁的年纪病逝了。
他几乎将大半辈子奉献给了张作霖,一生无儿无女,听到孙烈臣死讯的那一刻,张作霖亲自前往吊唁,抱着孙烈臣的遗体哭了整整有半个小时,足见两人兄弟之情深。
被误认为是张作霖兄弟的张作相如果从名字上来看,张作霖和张作相,确实是一对兄弟,其实则不然。
张作相也是所有兄弟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出生于1881年,尽管也出生于奉天,但其实祖籍在今天的河北省深州市。
当年在孙烈臣死后,其实张作相,也是被张作霖重点培养的兄弟之一。
早期也是跟着张作霖,一起在保险队摸爬滚打过的,在1924年接任了吉林督军孙烈臣的职位,不仅主持修建了奉海铁路,还创办了吉林大学,为吉林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随着皇姑屯事件发生之后,张作相也竭尽全力,力保张学良坐镇东北,只不过随着热河抗战的失败,他也逐渐开始过上了隐居幕后的生活。
由于张作相特殊的地位,一直以来他也是被日本方面积极拉拢的对象,但是他受张作霖影响颇深,而且相当看重与张作霖的兄弟情,更有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一只没有屈服于日本方面的威逼利诱,后来他也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支持儿子张廷枢参加八路军,最终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病逝,享年68岁。
总结:张作霖总共有7个拜把子兄弟,与他关系最亲密的,无非就是孙烈臣和张作相了,尽管吴俊生、冯德林、孙烈臣去世比较早,但是除了张景惠之外,其他的兄弟都守住了自己的底线,自始至终都没有向日本人屈服。
如果张作霖还活着,日本人肯定不会那么容易攻占东北,历史也有可能会被改写。
7. 陈天国身高多少?
陈天国身高175厘米。
陈天国,男,1912年出生,安徽人,电影演员。曾就读过沈阳冯庸大学。
1935年因参演影片《海葬》而正式从影。代表作有《塞上风云》《莺飞人间》《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1939年9月份与秦怡结婚,婚后育有一女,最终离婚。1967年12月在杭州灵隐寺自杀身亡。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冯庸大学,少帅中少年张学良是谁演的?
扮演者周思羽。姓名:周思羽所在地:辽宁 沈阳生日:2003年8月9日简介:电视剧《少帅》少年张学良扮演者说到如何接拍到这个角色,周思羽透露,是当时父亲周云鹏所在剧组的一位副导演推荐他去《少帅》试镜,一开始试戏是小冯庸的角色,之后没多久就定他出演小学良了。值得一提的是,《少帅》中的表哥一角,就是周思羽的父亲周云鹏饰演的。周思羽爸爸周云鹏是赵本山弟子。
2. 沈阳哪个小区最大人口最多?
最大的小区是滑翔小区,不但是沈阳最大的居民小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居民小区。滑翔七个小区加上城建、万科、鸿凯三个花园小区一共是十个小区,现在在沈阳的版图上应该叫滑翔地块了。滑翔这个名字的由来,还跟一所著名的大学有关,它便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冯庸大学”。
面对这样的局势,一位爱国青年利用自己的私人财产,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创办了东北第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冯庸大学。1927年,冯庸大学成立。
大概是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冯庸大学不仅建有小型飞机场和飞机跑道,并且自备飞机,在国内的众多大学中是独一无二的。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利用冯庸大学旧址改造成了滑翔机制造厂,这里被清理一新,成为“滑翔机场”。滑翔的地名也由此而来。
由此,小区名为滑翔小区,成为沈阳最大的小区
3. 民国的冯庸大学是如今的哪所大学?
民国时候实力最强的,要看具体时期。民国后期那就是中央大学,也就是现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当时是亚洲第一学府。抗战时期那就是西南联合大学。民国前期就是北京大学。
4. 张学良的发小都有哪些?
冯庸大学的创始人冯庸,是张学良的发小,两人同庚(1901年)。冯庸的父亲奉系军阀冯德麟是张学良的父亲奉系首领东北王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因而两人自小一块长大,虽非亲兄弟,却情同手足,并同取“汉卿”作为字,意味要像汉朝的张良一样成为国家重臣。
5. 北洋时期的军阀为何都紧紧抓着师长的职务不放?
编制搞不好,打仗很烦恼。
中国近代以来在军事上无疑是落后的,这一点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一系列对外战争中都能看出来,但是本文想表达的那种落后,不是武器装备上的,而是组织形式上的。
中国古代兵法讲究出奇制胜,一般都推崇“分进合击”,也就是几路兵马分兵来袭,最终的结果就是,部队容易分散,往往几百人就形成一个战术单位,一直到湘淮军时,还是这样。
比如淮军,一个营只有五六百人,在1864年打败太平天国后,经过裁撤的淮军还有五万人,一百多个营。
到三十年后的甲午战争时期,还是这种军事组织形式,几十万清兵在朝鲜战场上形成几百个营,因为军队是临时成军,指挥起来难度是相当的大,结果就是各自为战,稍微有点状况就变成了溃败。
到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式陆军的时候,按照西方组织形式进行编排,才逐渐将淮军那种勇营制度逐渐废弃。
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清政府将能够直接控制的军队变成武卫前后左右中五个军,每个军都在一万人之上,聂士成的武卫前军(1.3万人),曾在天津强烈抵抗八国联军侵华,展现了当时中国最高军事水平。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痛定思痛,进行深度改革,命袁世凯全面主持编练新军,袁世凯因此创办了北洋新军。
北洋新军前期打算编练六镇,后期推广到全国,建立三十六镇,每一镇辖1.25万人,具体编制上就是每镇辖步兵两协,每协两标,每标三营,每营四队,每队三排,每排三棚,每棚目兵十四名,基本完全和西方师一级的编制接轨。
如果全国建立36镇之后,那清政府的军事力量完全可以跟当时的西方强国相对比。但是直到清朝灭亡前,也没有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根据资料显示,清政府倒台前,一共编练了14个镇。
1912年民国建立后,军队就换了个名字,以前的镇就成了师,以前的协成了旅,以前的标成了团。
到这里估计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北洋时期的一个师长这么牛叉了,在全国拥有的师比省份还少,拥有一个师,那可是比省级行政官员还牛叉的存在。北洋六镇就影响了近代几十年的历史,你说一个师长得多牛叉。
在整个袁世凯当政的北洋时期,迫于当时全国混乱的局面,袁世凯对军队进行了扩编,巅峰时期大概形成了33个师。
当时的一个师长有多难得呢?冯玉祥部下好几万人,费尽心血才混了个师长的职务,辛亥革命爆发前,老冯就已经是营长级别,到1914年因为镇压白朗起义有功,被任命为混成旅旅长。
这个混成旅其实就是缩小版的师,因为师一级的作战单位要求有点高,够万人才能上编,因此在当时一直有一种混成旅的编制,人数从三千到七八千不等。
有意思的老冯当时兵力已经过万,因为不是直系嫡系,而且与直系大佬吴佩孚有矛盾,遭受吴佩孚的各种打压,就不给你师长的职务,一直到1921年,直系因为用人,冯玉祥的部队才被编为陆军第十一师,担任师长,然后接任陕西督军。
老冯后来的事,大家应该都是了解的,短短几年发育成一股连整个北洋军阀都忌惮的“西北军”,1924年发动北京事变,让直系直接败家,1927年老冯响应北伐,直接导致北洋政府的败北,在当时,老蒋都以兄弟相称,在中原大战时,也打得老蒋极为头疼,虽然最终战败,但是老冯的历史还是很光辉的。
可以说,在当时的北洋大佬中,几乎没有没当过师长的,段祺瑞和曹锟都是北洋六镇时期的统制(相当于师长),吴佩孚早期追随曹锟,1918年取得陆军第三师(前身为北洋第三镇)的指挥权,以此为根本,使得吴佩孚在后期比曹锟还有影响力。
当时美国时代杂志称吴佩孚是“中国最强人”,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只不过被老冯在北京事变的时候倒戈那么一下子有点伤,后来很难再起来了,但是吴佩孚在民国时期也是相当传奇性的人物。
当然,也不是哪一个师长都有这样的辉煌历程,比较窝囊的是一个师长应该算是张宗昌了,很多人都知道张宗昌是张作霖手下的五虎将,其实并不知道,张宗昌早年的“光辉”经历,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张宗昌在陈其美部下担任光复军的团长,1913年担任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只不过他这个师长并不是北洋系统的,而是南方革命军序列的,水分比较大,在二次革命的时候,压根无法抵抗北洋军,张宗昌随即在前线倒戈冯国璋,成为北洋直系一部。
说起来,张宗昌是成也冯国璋,败也冯国璋,冯国璋担任代理总统后,张宗昌曾担任江苏暂编第一师师长,结果1921年的时候,被打成了光杆司令,这个时候冯国璋已经挂了,张宗昌只能拿着所有的身家去投靠直系新大佬曹锟,本来收礼的曹锟要给他安排个职务,结果吴佩孚看不惯张宗昌的出身,就不给他职务。
张宗昌是一个师长的职务,因为手里没有兵,竟然成了光杆司令,连个容身之地都没有,最后只能投靠奉系,从营长开始做起。很多人都认为张宗昌不能打仗,其实,也是一种蔑视,能那么早当上师长的人,也不可能是饭桶,肯定是有点绝活。
在奉系的阵营中,张宗昌如鱼得水,兵力不久就上万,后来成为张作霖手下五虎将之一,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立下不少战功。
那么,民国的师长是从什么时候不值钱的呢?是从奉系当政期间,在皖系和直系当政期间,对于师一级的编制有着较为严格的控制,很多队伍是够了师一级的实力,但是没有师一级的番号,比如冯玉祥就在此列。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为了压制地方的势力膨胀。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混成旅遍地都是,有的混成旅俨然比师的建制还要大,尤其在两次直奉大战中,北洋军阀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编制必须重新调整。
1925年奉系彻底掌握北洋政府后,因为奉系本身的混成旅就很多,所以就着手将混成旅改编为师,大大小小的混成旅一下子改编为师,也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不满万的混成旅有时候也能成为一个师,后期在抗战的时候也有弊端。
到这个时候的师长,应该是遍地都是了,但是师毕竟是最大的常规战术单位,在任何时期都是很重要的。
但是一般来说,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规模较小,只有两次直奉大战,作战规模较大,这就导致军事组织也停留到师一级,等到具体作战的时候,设个剿匪总司令或者总指挥,就可以了,结果到抗日战争的时候因为缺乏大兵团作战时的组织机构,又吃了大亏。
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已经是师团编制,一个甲级师团人数接近三万,到全面抗战的时候,我国的万人编的师压根无法对抗日军的一个师团,在淞沪会战的第一阶段,国军是投入兵力总数不下六十万,48个师,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以及各种兵团,而日军则是5个师团外加一个1个旅团,在指挥协调性上,日军是完胜国军。
结果国军是一边开向战场,一边进行军队改编,将两到三个师凑成军,来对抗日军,淞沪会战打到最后十分惨烈,最后的“转进”,也变成了“溃逃”,淞沪战场上国军伤亡18.7万人,结果“转进”的时候也损失了10万人左右,说到底就是建制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可以说,中国军队就是吃了没有大规模兵团作战经验的亏。
6. 他的那七个拜把子兄弟?
张作霖要是知道老五的所作所为,棺材板都压不住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是唯独安葬了张作霖的兄弟。
1928年6月4日凌晨5:30,张作霖乘坐的专列抵达京奉和南满铁路交叉处,刚好这里有一处三洞桥,刚刚驶入洞口的火车,就那样毫无征兆,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毁了。
本来张作霖是从北京离开回东北的,但是迫于张作霖在东北地区的强硬,日本关东军不得不出此下策。
负责策划此次事件的是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为了确保张作霖必死的结果,他们在距离沈阳皇姑屯火车站附近,放置了整整30袋炸药,还包括一支冲锋小队,确保结果,不会发生意外。
其实张作霖也早有预感了,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张作霖也先后三次改变行程计划,而且当时张作霖乘坐的专车有22节,张作霖专门坐在了80号包车的中间,也就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而且这节车厢,后面就是用餐车,前面还有两节蓝钢车厢,坐的都是一起的随行人员,甚至在这列专车前面,还有专门负责安全的压道车。
那为什么日本人就能精准地找到张作霖的位置,还能够将其一击毙命呢?
时间来到1928年6月4日清晨,按照原定的计划,张作霖专车在5:23已经驶进了交叉路口的三洞桥。
此时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的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也通过望远镜看到了三洞桥发生的一切,随着日本关东军大卫东宫铁男按下炸弹按钮,一声巨响,响彻天际,就连三洞桥里的花岗岩石墩都被炸开了,更别说是火车了。
桥上的钢轨也已经不知去向,连桥梁都被炸的弯弯曲曲,隐藏在专车深处的张作霖专用车厢,也被炸的只剩一个底盘了。
率先去世的二哥吴俊生当时跟随张作霖一同前往东北的,其实就有当年一起结拜的七兄弟之一老二吴俊生。
也是当时结局最惨的一个,作为张作霖曾经的左膀右臂,一直也是陪在张作霖身边出生入死的兄弟,当然这次也没有幸免于难,当时直接被炸到血肉模糊,就连人体最硬的头骨,也被一根大铁钉贯穿,当时就离开了人世,场面惨不忍睹。
出生于1863年的老二吴俊生,原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老家山东,由于在清朝末年,也是因为生活所迫,举家搬迁到东北谋求生路,17岁那年开始入伍当兵。
后来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满族王公沉寂居然勾结日本人,一手策动了满门独立,看不惯的吴俊生,当即就带领军队给予了沉重的打击,而且他在军中一直以作战勇敢著称,也经常受到上级长官的赏识。
由于功勋卓越,在1908年,也当上了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以及候补总兵,在当年也算是和张作霖差不了多少的重量级军事人物。
本来可以拥有更加美好的前途,但就是在皇姑屯事件之中,率先为张作霖陪葬了。
当时张作霖直接被炸飞了十几米,致命的是咽喉管破裂了,显然也坚持不了多久,当时就连一起出行的张作霖六姨太太,脚趾头也给炸飞了,其他随行的人员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唯独最严重的就是吴俊生和张作霖了。
尽管当时奉天省长刘尚清闻讯赶来,很快就安排医护人员,把受伤的张作霖的人送到了大帅府,但是由于伤势过重,即便是医术精湛的军医也没有办法,最终因抢救无效,仅仅过了几个小时,早上9:30左右,就在大帅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张作霖去世后,为了不让日本人提前察觉到异样,还是采取了严格保密的措施,一直拖到。张学良回到沈阳,6月21日才正式公布张作霖的死讯。
张作霖的好大哥马龙潭出生于1857年的马龙潭,也是张作霖当年结拜的七兄弟中年龄最大的,资历也是最老的。
年少时就风流倜傥、才华过人的马龙潭,在他那个年代,也是一个相当有气魄和胆识的文化人,之所以能当大哥自然是有道理的。
而且马龙潭这个人精力相当旺盛,别人在60岁都已经开始安享晚年了,但是在花甲之年的他,却风采不减当年,每天还要骑马出去巡游,每天出去跑个几十上百公里。
1928年张作霖火车被炸的时候,此时的马龙潭也已经71岁高龄了,也过了那个打打杀杀,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年纪了。
本身就出生于军武世家的马龙潭,父亲马奇峰也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振威将军,哥哥马龙文在1868年镇压起义军战死,他就继承了哥哥云骑尉一职,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武教官。
1907年,马龙潭与吴俊生,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霖,张作相等人结为拜把兄弟。
只不过当年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张作霖在1920年解除了马龙潭的军职,本来也快到退休年龄的马龙潭,也乐得清闲,就顺便干干抢险救灾,捐款编修县志的活计,也算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听到张作霖死讯之后,马龙潭也没有安稳,他也接二连三遭到了日本人的骚扰,就是想要拉拢他过去,更进一步的想法,也是想借着马龙谭的威望,去收买人心,但是早已经看透了,日本人用心险恶,马龙潭自然也没有答应。
为了表现出民族气节,当着日本人的面,一头撞到了床头上,当即血流不止,眼看拉拢不成,日本人也就此作罢,这个时候已经在无心干扰参与世间纷争的马龙潭,也选择隐居。
毕竟他的年龄也已经到了极限,1940年,已经79岁高龄的马龙潭去世了,这也是张作霖所有兄弟之中,难得的长寿善终之人。
张作霖曾经的老大冯德麟排行老三的冯德麟,和张作霖不怎么对付,两个人矛盾摩擦也不断。
由于与张作霖也算是老乡,这两个人的交集也很早就开始了。
老年的冯德麟担任过沈阳副都统,还没有当正规军之前,当年也是妥妥的绿林好汉,算是张作霖的前辈了,最早就是凭借着公正侠勇之名,拉拢了很大的团伙,也有很大的地盘。
一开始张作霖是冯德麟妥妥的小迷弟,对这位江湖大哥也是崇拜得不行,冯德麟也经常带着张作霖出去见世面,看张作霖这个小伙子比较机灵会来事儿,于是也经常喜欢给张作霖讲一些绿林好汉的故事。
辛亥革命以后,冯德麟也混到了28师师长,一直到结拜以前,张作霖对于冯德麟都是尊敬有加的,结拜后从1916年开始,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开始多了矛盾和冲突,后来随着张作霖逐渐掌握实权,冯德麟也逐渐有了想要淡出军政界的想法。
在他正式下野之后,就开始进军工商业建设了,先是成立了一家中医院,然后还开办了大冶铁工厂,一般没啥大事也不去沈阳,安心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也正是由于他和张作霖之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慢慢他也对张作霖有了防备之心,据说每次去沈阳见张作霖的时候,他的袖子中都藏着一只王八盒子。
只不过他是不幸的,张作霖是1928年火车被炸去世,但是他只撑到了1926年,因为心脏病突发,冯德麟就在自己的北镇大宅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身为兄弟的张作霖,自然也不计前嫌,再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大哥,专门为他举办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葬礼,规格相当之高,也或许是弥补了当年那段兄弟情的缺憾吧。
曾救过张作霖一命的老四汤玉麟出生于1871年的汤玉麟,以心狠手辣而著称。
早年贫困的生活,因遭人抢劫,也让他不得不当了土匪,后来称霸整个辽西地区。
当然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与张作霖有过过命的交情。
1900年,张作霖刚带领着手下的保险队出门,就遭遇了土匪金寿山的攻击,也多亏了汤玉麟及时解救,才让张作霖以幸免于难,这可能也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
也正是因为感谢救命之恩,张作霖就和汤玉麟结成了金兰之交的兄弟。
不得不说,张作霖到处认大哥的习惯是个好习惯,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年在汤玉麟的扶持之下,张作霖的实力也日益壮大。
只不过当时依旧怀恨在心的金寿山,再次纠结了沙俄骑兵中队,打了张作霖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当时张作霖和冯玉麟身边的亲兵,只剩下十几个人了,于是两人就带领剩余的部下,投奔到了当时八角台的商务团练张景惠手下。
而这个张景惠也是当时他们的结拜兄弟之一。
后来在张作霖逐渐有权有势之后,汤玉麟和冯德麟与张作霖的关系也逐渐恶化了,只不过念及旧情,张作霖也并没有对曾经的好大哥好兄弟下死手,即便他多次以下犯上,嚣张跋扈的性格,死不悔改,也都因为那份过命的交情,始终给汤玉麟留着一份薄面。
后来在张作霖被炸身亡之后,先是积极鼓励张学良完成东北易帜,也算是促进统一的大功臣,后来他也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热河省省长,当年张学良还是比较信任汤玉麟的。
毕竟日本关东军在张作霖被炸后没多久,就动起了歪心思,想要让汤玉麟出任伪职,却不料被汤玉麟破口大骂:你们害死了我的拜把子兄弟,还要让我去当你们的官,我可不当那个混蛋。
也是相当讲义气的性情中人。
但后来即便是他当了省长,也因为当年做土匪的经历,再加上嚣张跋扈的性格,百姓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是至少有一点,他是无愧于兄弟张作霖的,誓死也没有向日本人屈服,而且在抗日战争中,积极配合抗日救国,后来接受改编,最终于1949年2月病逝于天津,享年78岁。
忠于张作霖但却愧对张作霖的老五张景惠一直以来,张作霖的抗日主张都很坚决,其他兄弟也都有明确的立场,但就唯独这老五是个例外。
当年张作霖和汤玉麟走投无路的时候,就投靠了张景惠,张景惠原本也是农民家庭的孩子,早年跟着父亲卖卖豆腐维持生活,但是他有一个好习惯,喜欢广泛结交好友。
但是难免也有遇人不淑的时候,张景惠有一段时间沉迷上了赌博,恰好赶上当时时局动荡,脑瓜子相当聪明的张景惠,也看到了其中的危险与机遇,他也想到了成立自卫团,给那些当地的富商大户们看家护院,当然他也顺理成章的当上了自卫团团练长。
后来接纳了落魄的张作霖等人,相当识趣的张景惠,居然看出张作霖将来必定不是凡人,直接拥护他做自卫团的首领,自己退位让贤,当了副手。
毫无疑问,这是他人生中唯一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后来的事情逐渐变了味道,在张作霖遇害之后,张景惠居然没有抵挡住日本人的诱惑,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公然投敌,当了十几年的伪满洲国总理,确实令人所不齿。
但是他唯一没有愧对的,就是自己的兄弟张作霖了,在张作霖遇害之后,也可能是出于愧疚,张景惠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还是为张作霖争取了好好下葬的机会。
由于时间仓促,张家人为张作霖修建的陵寝元帅林,才刚修建了一半,张作霖的遗体还依旧在大帅府的院子里放着,但是突然爆发的918事变,也让张家人不得不全体到关内躲避战乱,很快曾经辉煌的大帅府,也被日本人占领了,而当时张作霖的棺材,也就被日本人给搬到了珠林寺。
整整放了6年的时间,这个时候实在看不下去的伪满洲国总理张景惠,于是也开始张罗张作霖的葬礼,先是打通了日本人那方面的关系,然后以张作霖兄弟的身份,最终将他安葬在张氏家族墓地。
其他的几位兄弟也都天各一方,有好几位也已经先张作霖离开了,最终给张作霖送葬的只有张景惠了。
在担任伪满洲国总理期间,张景惠可以说是对日本人惟命是从,干了许多丧尽天良的坏事儿,当然他最终的结局也是相当令人舒适的。
1950年8月1日,张景惠被苏军俘虏,随后一直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了余生。
最终在88岁那年,死于战犯管理所。
张大帅最信任的部下孙烈臣出生于1872年的孙烈臣,比张作霖只大三岁,也是奉天人,曾经是张作霖最信赖的得力干将之一,一直以来他俩的关系也是最好的,是这七兄弟当中,唯一对张作霖唯命是从的,只不过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由于经常身兼数职,操劳过度的孙烈臣,也最终在张作霖遇害的4年前,也就是1924年4月25日,以52岁的年纪病逝了。
他几乎将大半辈子奉献给了张作霖,一生无儿无女,听到孙烈臣死讯的那一刻,张作霖亲自前往吊唁,抱着孙烈臣的遗体哭了整整有半个小时,足见两人兄弟之情深。
被误认为是张作霖兄弟的张作相如果从名字上来看,张作霖和张作相,确实是一对兄弟,其实则不然。
张作相也是所有兄弟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出生于1881年,尽管也出生于奉天,但其实祖籍在今天的河北省深州市。
当年在孙烈臣死后,其实张作相,也是被张作霖重点培养的兄弟之一。
早期也是跟着张作霖,一起在保险队摸爬滚打过的,在1924年接任了吉林督军孙烈臣的职位,不仅主持修建了奉海铁路,还创办了吉林大学,为吉林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随着皇姑屯事件发生之后,张作相也竭尽全力,力保张学良坐镇东北,只不过随着热河抗战的失败,他也逐渐开始过上了隐居幕后的生活。
由于张作相特殊的地位,一直以来他也是被日本方面积极拉拢的对象,但是他受张作霖影响颇深,而且相当看重与张作霖的兄弟情,更有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一只没有屈服于日本方面的威逼利诱,后来他也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支持儿子张廷枢参加八路军,最终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病逝,享年68岁。
总结:张作霖总共有7个拜把子兄弟,与他关系最亲密的,无非就是孙烈臣和张作相了,尽管吴俊生、冯德林、孙烈臣去世比较早,但是除了张景惠之外,其他的兄弟都守住了自己的底线,自始至终都没有向日本人屈服。
如果张作霖还活着,日本人肯定不会那么容易攻占东北,历史也有可能会被改写。
7. 陈天国身高多少?
陈天国身高175厘米。
陈天国,男,1912年出生,安徽人,电影演员。曾就读过沈阳冯庸大学。
1935年因参演影片《海葬》而正式从影。代表作有《塞上风云》《莺飞人间》《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1939年9月份与秦怡结婚,婚后育有一女,最终离婚。1967年12月在杭州灵隐寺自杀身亡。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