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拉尼娜发生成定局 会被冻哭吗(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有哪些现象)
资讯
2024-03-09
264
1. 今冬拉尼娜发生成定局 会被冻哭吗,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有哪些现象?
1、自然灾害,地震、水灾等:
众所周知,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面临的第一大威胁。无论是地震、水灾、风灾、泥石流和火山爆发等,都在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如何防灾、减灾和进行灾后救援,以及在灾害中如何自我保护,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不可忽视。所以,闲暇之时,还是多读一些有关“在灾害和灾难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书籍和文章,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有备无患。
2、环境恶化,能源短缺:
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因水体、空气和自然环境受到污染,而造成的生态恶化;以及伴随工业发展和生活的消耗,逐渐导致的能源短缺和资源枯竭,都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影响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我们现在要珍惜自然、爱护环境、节约能源、节能减排,并开发新能源,以降低和减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减缓化石能源和地球资源枯竭的速度和进程。
3、全球气候变冷或变暖:
因“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以及其他自然因素(例如火山喷发),或宇宙空间因素(例如太阳活动减弱),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冷或变暖,都会影响或威胁人类的生存。气候变暖,则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吞噬陆地和城市;气候变冷或出现极寒天气,则令人难以耐受,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冻伤和冻亡。现在就加强身体锻炼吧,以增强抗热和抗寒能力。
4、大规模核武战争: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人类现在拥有的核武器总量,足以毁灭整个地球。若未来因个别国家挑起核战事,并引发的大规模核武战争,足以将人类推向灭绝的边缘。所以,在此我祈祷世界和平,希望大家化戾气为祥和,有事情坐下来好好谈谈,不要打打杀杀的,更不要动用核武器。同时,也呼吁各国减持核武器,或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统统销毁。
5、核泄漏,污染和辐射导致生物变异:
因核电事故导致的核泄漏,致使污染物和辐射外泄,因而引发生物变异。不管是陆地生物,还是海洋生物的变异,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据说“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地区出现过巨鼠,但却是谣传。不过,核泄漏的确会造成生物变异。变异后动植物,即便不能威胁人类的安危,但不能再作为人类的食物,也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影响。
6、超级病毒(细菌)引发的瘟疫:
因人类滥用抗生素导致一些病毒和细菌产生极强的抗药性,从而产生超级病毒或超级细菌;还有一些超级病毒是由实验室合成,因意外事故或人为故意造成病毒外泄;以及某些病毒,在自然环境下自行变异,或与其他病毒耦合造成变异——由此引发的瘟疫,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所以,大家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以抵抗未知的疾病和风险。
7、其他物种灭绝,对人类构成影响:
由于人类大肆破坏原始森林和疯狂捕猎,已经致使一些生物物种遭遇灭绝。虽然人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却没有停止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致使物种的灭绝逐渐加速。由于其他生物物种的灭绝,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因为人类也是处在自然生物链之中的,生物链之中的其他生物灭绝了,人类肯定受到影响。
8、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自主思维和行动力: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日益强大,并逐渐走入了工厂、公共场所和家庭。如果机器人一旦拥有了自我意识、自主的思维和行动力,无疑会脱离人类的控制,或对人类的安全构成威胁。机器人攻击人类的案例已早有发生,虽然只是个案但足以引人警醒。而一些科研人员,尝试将人脑思维通过网路与计算机联通,以尝试“人机联合”,这种做法无异于玩火。
9、宇宙空间外来物种和外星人对人类构成威胁:
虽然说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灵长类动物,拥有着聪明的大脑和发达的科技,以及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人类并非宇宙间最高级的生物。宇宙空间之中,的确有其他物种和外星人存在,有些外星人的智慧和科技水平,远比人类发达。而地球上资源丰富,外星人觊觎已久。一旦外星人发起对地球的进攻,人类的生存必将受到威胁。
10、粮食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以及滥用化肥造成土地日益贫瘠,还有耕地的人为荒废和非法占用,都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或引发粮食危机。而人口的暴涨,也是引发粮食危机的因素之一。所以,我们要爱护土地资源,珍惜每一亩粮田,合理耕种多用有机肥料,以保护土壤的养分含量,从而避免粮食危机的发生。
11、彗星或小行星撞地球:
据说恐龙灭绝的原因,就是小行星撞地球引发的,而人类会不会遭遇此类命运呢?可能性不是没有,而是很小。毕竟地球外部包裹着大气层,就好比地球的防护罩,而一些进入大气层的陨石,都会在下坠时因与大气层摩擦而焚化或缩小。而人类科技也在逐渐发达,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预防小行星碰撞地球的方案出台。
12、大气和臭氧层的保护能力减弱:
由于空气污染导致大气污染物日益增多,从而导致臭氧层遭到破坏,致使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能力减弱;或因天体变化造成空间辐射加强,引发紫外线和空间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所说的这些,也并非天方夜谭。即便现在的空间环境没有那么恶劣,但夏天出门,我们还是要注意防晒;现已日进初秋,紫外线还强度虽然减弱,但防晒措施还是要有的。
13、“丧尸”的爆发:
丧尸片是美国恐怖科幻影视剧中一个比较热门的门类,所谓的丧尸就是人被外来物质感染。因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或外星生物的感染和控制,让人失去自我意识成为行尸走肉而变得疯狂嗜血。被感染的人即成宿主,并不断攻击其他人,使被攻击和受感染的人成为新的宿主……由此而来,感染人群不断扩大,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不过,这些镜头通常只在影视剧中出现。
14、地球内部结构和磁场的衰变:
地球原本是一个内部结构复杂,内外压力平衡,结构完整的不规则球体。但由于人类不断开采地球资源,开采石油、煤炭和挖掘其他矿物,肆意抽取地下水资源,甚至把工业废水注入地下,已经破坏了地球内环境。同时,人类在地球表面不断修建高楼大厦,致使地表的压力日益升高。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引发地球内部结构和磁场的衰变,并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人类的生存。
15、垃圾围城:
垃圾围城是某些城市和地区正在遭遇的,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诸如填埋和焚烧,虽然是有效的处理方法,却会产生不良物质和气体,破坏环境和影响人类生存。由此而来,研发垃圾处理新技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课题。垃圾可谓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而如何回收再利用,如何进行完全无害化处理?垃圾围城的问题,若不解决必将危害人类健康和发展。
2. 今年的冬天是不是比往年的更冷?
现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始变天了,走在外面都能够感受到一丝寒风入骨,已经到了可以穿大衣的时候,很多盆友都觉得今年的冷空气比往年来得要早,而且会更冷,现在还是秋季都已经这么冷了,所以很多盆友都很担心冬天的温度,希望能够比往年天气更加暖和一点。那么,今年冬天会冷吗?为什么今年雨水这么多?今年冬天是寒冬的原因有哪些?冬天太冷怎么办?
今年冬天会冷吗根据最新天气信息显示,今年冬天可能会比往年冷一些,雨雪天气会比较多,冬天又湿又冷。
在过去几天里,随着冷空气的大量向南渗透,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开始出现大规模降温,特别是在南部地区。这是下半年最明显,最大的冷却空气。在野外冷空气的猛烈进攻下,中国南部长江沿岸最近五天的平均温度最近已降低。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温度异常监测数据,其平均温度已经偏离了年平均水平。在某些地方,温度低至4度或更高,表明低温非常严重。
而且由于亚热带高压刚刚退缩,冷空气在向南行驶时与温暖湿润的水蒸气正面碰撞,在中国南部引发了一系列秋季降雨。无论是江淮,江南还是中国东南地区,基本上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一直有阴雨天气,某些地区的降雨仍然非常猛烈,已经下了很长时间。它具有“梅雨”的气势,但已经在9月中旬,应将其更改为“ 秋梅雨”。
而且,南部已经在下雪了。据新闻媒体报道,9月17日,湖北神农架风景区迎来了今年秋天以来的第一场雨夹雪。从网民拍摄的录像来看,几乎没有白雪颗粒落在天空上。景区工作人员说,降雪零星,强度低,时间短,地面没有积雪。对于神农架来说,下雪有点早,因为相比之下,2019年下半年的第一次降雪发生在2019年11月19日。2020年的降雪比去年早了两个月。
神农架为何下雪?这冷空气那么强吗?实际上,在这种冷空气向南行驶的过程中,北部的某些地区也下了雪。例如,从9月15日至9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阿什哈图石林和皇岗梁,喀什克滕旗,迎来迎来了今年秋天初以来的首次雨夹雪天气。雪深约为2厘米。
为什么今年雨水这么多据介绍按降雨原因划分,我国降雨主要分为四种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不过,所有类型的降雨都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充足的水汽、合适的动力抬升条件以及空气中存在大量凝结核。汛期降雨之所以如此猛烈、持续时间长且后劲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汽条件好。
像是近期盘踞在江南、江淮一带的梅雨,就是水汽充足带来的持续降雨(锋面雨)。汛期导致我国产生猛烈且持续强降水主要有两个典型“水汽通道”,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强大“供货方”。我国是季风气候国家,冬天主要受北风控制,像是西伯利亚冷空气在北风的“撺掇”下,频频给我国“制冷”;而到了夏季,风向大扭转,从刮北风转为刮南风,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
所以,借着夏季风的“东风”,太平洋和印度洋能都源源不断向我国陆地输送降水的所需的重要“原料”——水汽。具体来看,汛期影响我国的重要水汽通道一是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在南海季风、东南季风“裹挟”下,沿着副热带高压系统,进入华南地区,伴随副高的移动,甚至会影响到华北、黄淮;另一个是印度洋的赤道气团,经西南季风“吹动”,进入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太平洋的水汽,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对流活动更不稳定,受其影响的地方“泼水”的时间更长、更猛烈。
像是近日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湖北荆门、宜昌、恩施和重庆彭水等局地24小时内就遭到了250毫米的特大暴雨,个别地方雨量达到346毫米。“夏季除了这两个典型的水汽输送通道外,来自大西洋、北冰洋、日本海的水汽也会影响我国,在新疆、东北地区也可能产生猛烈降雨,致灾性同样不容忽视”,胡啸补充道。
此外,作为影响我国汛期天气幕后“推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决定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雨带分布变化,华南“龙舟水”、江南“梅雨季”、华北“七下八上”,每年总在大致时间范围将准备好的水汽输送到具体地方,仿佛自带导航“定点”下雨。
2020年冬天是寒冬的原因三大硬性条件:
2020-2021为八大行星汇聚!天文条件和1976-1977、1892-1893(这一年来冬季上海创下气象记录以自来最冷)吻合。
2020-2021月球赤纬角最大值正负25度。
2020年冬至地球远离正常绕日轨道94万公里。地球公百转半径达到最大值。
三大软性条件:
度2020年太阳黑子极端大低谷持续第三年。
2020为可能的拉尼娜年。 2020年PDO回归冷位相。
目前得知地球海气分析,PDO冷位相和拉尼娜事件明年有较大概率形成,需要注意到。
2020年什么时候进九天“39伏时冷,3伏时热”。
冬至之后,这个国家将会有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通常被称为“进入9”。 “成九天”一般是从冬至之后开始计算的。2020年冬至节气是在2020年12月21日星期二,农历11月18日。 所以,2020年的进入九天的时间是2020年12月21日。
为什么三九天最冷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色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 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色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
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 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当然,并非全国如此,年年如此,具体因地区、因年岁而异)。
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也发展到极为强盛的阶段,强冷空气的频频入侵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
冬天太冷怎么办?1、每天睡觉前泡脚。很多人冬天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女人来说,泡脚真的很重要,冬天用热水泡脚,在热水中放一点姜片,用姜水泡脚,能去除身体里的寒气,带来温暖,促进血液循环。
2、多跳一跳做做运动。冬天人都不怎么想运动,血液循环变慢,所以一定要多跳一跳,让血液活跃一下,身体也会有热量,就不会感觉到寒冷的了。
3、穿厚厚的棉衣服和棉袜子。冬天的袜子要穿那种厚的棉袜,洗碗洗衣服的时候,带上有棉的手套,能减少冰冷的水对皮肤的直接刺激。
4、借助空调暖气或者暖风机,给室内加温度。冬天太冷,手僵脚也僵,感觉失去了知觉一样,就一定要开暖气或者开暖风机了,那么冷的天气,就不会为了省这点钱了。因为室内的空气暖和,人的手脚也变得灵活 ,做事效率也快很多的。
5、食物上多吃一些能给身体补充能量的食物。冬天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抵抗寒冷,很多人会觉得冬天吃很多,但一下子又饿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冬天可以多吃一些鸡肉、鸭肉、骨头肉。
6、可以去泡温泉,或者洗热水澡。很多人觉得冬天太冷不想洗澡,但其实冬天洗澡是最舒服的,洗完澡整个人都感觉暖和了许多,不会感觉到那么寒冷了。就跟泡温泉是一样的道理。
冬季保暖御寒的妙招1、暖气温度别太高。空调、暖气温度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时小血管容易突然收缩,让人感觉更寒冷。因此,室内温度最好设为18℃~20℃。
2、少摄入咖啡因。咖啡因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使血管在寒冷的情况下也不易自然收缩,导致身体热量损耗,让人感觉更冷。姜茶等脱咖啡因热饮保暖效果更好,更适合冬天。
3、手别放进口袋里。冬季走路不要将双手插进口袋里,而应该戴上手套,甩动双臂,这样可活动臂膀肌肉,改善双臂及双手血流,使得身体生热,更利保暖。
4、多喝豆奶。与摄入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相比,摄入蛋白质可显着升高体温。建议早餐喝杯豆奶,同时可适当吃些坚果和酸奶。
5、帽子要盖上耳朵。头部散热占身体散热的30%。最好选择可覆盖耳朵的帽子,因为耳朵虽薄,但表面积大,更易散热。
2021年天气预报一年形势分析在地球上,气候的一切变化都可以说与人类息息相关,因为它是全球化的,可以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系统的改变,全球气温的上升已经非常的明显,带来的极端气候在最近几年也是频繁出现,并且出现之后的强度也是达到了一个“新阶梯”。
今年以来,欧洲高温,美国、菲律宾干旱等地区的气候现象也是一一上演,其次亚马逊雨林的燃烧也让我们全球感到震惊,因为那是热带雨林,是调节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没有了热带雨林的存在,那么地球可能会发生更强的变化,它存储了大量的碳,如果一下没了,那释放出来的碳将会快速提升全球变暖的趋势,到时候,我们可能气候不就是如今这个状态了。虽然热带雨林通常被错误地称为“世界之肺”,但亚马逊的树木中储存了600亿至800亿吨的碳,更像是个“碳弹”。
报告显示,雨林大火每年可能向大气释放多达2亿吨碳,这将更快刺激气候变化,森林砍伐还会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降雨模式的改变将会使森林迅速转变为稀树草原生态系统,从而向大气排放大量的碳。所以说,热带雨林如果不维持好,也将影响更大。根据《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在10月的一份报告指出,预估到2021年后,热带雨林的降雨将不足维持自身生存,也就是整个雨林将会面临崩溃的边缘,随之而来的可能将数十亿吨碳释放出来,从而可能会引发温室气体快速达到一个新的“临界点”,当然这么多温室气体被释放出来,那么也将会导致气候出现新的“临界点”。
整体而言,气候的危机是在不断地提升,如果人类还坚持进行释放温室气体的话,那后果可能就只有我们人类自己承担了,到时候,真的再想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可能也是无能为力,无尽的人类苦难将可能会出现,所以在现象气候还未达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的时候,我们需要尽快的进行地球保护,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 地球气温到底是变冷还是转暖?
地球形成之后,在人类目前的认知之中,我们的地球在过去至少经历过两次“极寒地球”时期,也就是我们说的“小冰河时期”。而对于新一轮小冰河时期的出现,科学界时常也有人在热议这方面的事情,例如在2019年的时候,说得最多的就是关于太阳黑子引发小冰河时期的出现。
但是,由于无法精确查看如今的太阳活动,所以太阳周期已经到了什么状态,暂时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但是科学界大部分的科学家也进行了分析说明,那就是地球的小冰河出现可能与太阳黑子并没有什么关系,上一次小冰河“可能是巧合”。而在2020年下半年,又有刊文将太阳活动与小冰河时期联系起来了。
根据《英国皇家学会会刊》杂志指出,对于在以前“极寒地球”气候现象出现的时候,可能是与阳光辐射短时间内严重匮乏所导致,这项研究可以说再次将太阳活动与“小冰河时期”的问题联系到了一起,同时报告还提醒了,科学界警惕某种方式会将行星推到超过临界阈值的水平。
也就是说我们地球可能再次进入小冰河时期,所以这说来说去,如今依然是有科学研究者认为我们地球会进入小新一轮的小冰河时期,当然这是根据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说明的,如果我们简单地来说明的话,那就是太阳活动与地球新一轮小冰河时期存在关系。
根据科学报告指出,我们地球是处于宜居带,如果太阳在某一天远离了我们地球,那么地球就无法获得太阳的更多热量,那么地球必然会进入到小冰河状态,因为地球表面的水在无法以液态形式维持的时候,由于热量的减少,那只能发以冰的形式存在,这样就冻结起来了。
相反如果离太近,液态水又会蒸发掉,过量的辐射也无法让生物存活。其实这个就有点像是我们如今说的地球气候现象,地球越来越热,不少的地球生命体已经是无法承受极端性的高温,最终走向消失或灭绝的道路,所以说这也是体现了太阳对我们地球的重要性,一旦出现问题,必然就很大了。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模型参考数据也给出了说明,认为地球曾因为缺乏足够的太阳辐射而变得非常冷,经历了“极寒地球”时期,而如今我们知道这个有概率发生,那么就需要预测其是否会再次发生。所以这种“极寒”临界点依然是可能存在的,令人比较担心。
当然这些数据也只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之上,并没有证据显示,我们如今的太阳阳光辐射严重匮乏,如果这个结论真实存在,那么必然就需要重点注意了。这就相当于我们说的太阳黑子与小冰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特定的证据来指明是真的有这个情况发生,所以还是以研究初步结论为主。
同时在科学界之中,还有这样的猜测,火山活动的增加、火山活动向大气中喷射出碎片或云层的形成,曾让地球笼罩在阴影中,这样可能会引发地球进入“极寒”状态,同时也有人说,地球未来也会进入到小冰河时期,所以到底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如今是无法进行判定的,这只能算得上是一种警惕。
其实相对于如今的地球环境来说,我们觉得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可能还是有点好处,当然这里需要均匀的降温才行,因为我们地球的升温已经比工业化高出了1度以上,持续下去的话,我们地球可能会成为“火球”,而小冰河可能就能持平人类带来的全球变暖的问题。
这样“抵消”,那么地球的温度就不会这么高了,所以更加舒适的地球生态就好一点了。当然,如果是出现了极端性的小冰河,那么我们新的问题也就来说,面临的极端寒冷也会带来自然灾难,所以一切需要“均衡”才行,不然对我们地球生命都不是好处。
而如今我们地球是持续升温的,这个大家要认清事实,并且世界气象组织预测,2020年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那么持续的升温就还在发展之中,我们如今也只能期待所有的人都要时刻的保持高度警惕,如果科学研究人员说准确的,那么例外一种天气现象就可能再次出现,同样也会带来影响,而如今全球变暖发展,我们也需要共同努力维持生态平衡的稳定性,减少破坏了。
4. 今年气候为什么与往年不一样?
2022是壬寅年。中国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计算时间。每60年一个循环,这也是我们俗称的“六十一甲子”。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从以上古人的计时法,就可以看出时间的计数也是在轮回的。所以,但凡看看往期的壬寅年,就能大概对2022有个印象。
诸葛亮何以草船借箭?不都是通过观察吗?观察风向,观察人心,将一切洞若观火藏在心间,便有了神仙计谋。有些看似不可理解的地方,仔细观察一下大环境,其实完全都可以理解。
2022发生了什么事?首先,气温很不同。现在是5月份,我到晚上都习惯披一件棉衣,但这棉衣也不是每天都披的,有时候白天温度高达30°,有时候一阵雨下来,晚上要盖厚被子。我在4月份的时候就把凉席换上了,可是某天实在冻得睡不着,即便是半夜我还是起床倒腾,换回了厚被子。
让人更为惊讶的是,贵州冰雹,陕西下雪,都是发生在这个5月的事情。5月份按道理已经入夏了。这不是所谓的“六月飞雪”么?
这一切到底是如何会形成的?
其实,跟整体环境有关系。这里的整体不是我们一个国家,而是全人类。
早几年就有科学家发现,在深海中已经能够检查到塑料粒子,即便是生活在深海的鱼儿,它们的体内也有了塑料。
人类发明塑料是为了方便出行,可没想到却要“自食其果”。你说食品不安全,食品不安全有多少是因为食品本身不安全?不都是因为部分生意人利欲熏心吗?
各种添加剂,加上色素香精不好的物质,组成了人胃里的成分。在这样的情况下,生病是难免的。你把地球当做一个放大的人去观察,就会发现地球也是会受伤的。
很多人一听中国传统的纪年就觉得是迷信不可信,但哪怕是从西方先进科学来解释,也是因为许多人做了太多不应该的事。
会没有反噬吗?物质守恒定律告诉你,不可能。世间万物的存在,生与死,左与右,难与易,都是两极,也是世界运行的规律。春秋代序,树木绵延成森林,鸟儿繁衍出鸟群,生与死不为人世意志所动,那么你也应该知道,很多时候天气的变化,也许是在表达地球的情绪。
把地球拟人化,一切就好懂了。
为什么忽冷忽热?因为地球它受到伤了,在自动想办法愈合,为着那些伤口做出的努力,人们觉得反常。但正是这种种的反常,才应该让我们产生足够的警醒。
保护地球不只是一句空谈,关心自己也不是天冷加衣天热脱衣,有时候少用一个塑料袋,少吃一桶泡面,就是对地球的保护,也会最终回馈到自己。毕竟地球只有一个,在人类还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地球目前无可代替。
对自己尚且如此爱护,为什么不能宏观一点,好好爱护自己所在的环境呢?
5. 为什么感觉今年天气不太冷?
前不久专家还说今年是最近多少年最冷的一年,说是有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来临。如今到12月了南方很多地方都还有20℃的气温,北方那边也是,这个时候以往看天气预报都是在零下十几度了,确实感觉今年的天气没那么冷。
不过有个例外,那就是深圳,深圳感觉比以往冷那么一点,以往这个时候我记得深圳是穿短袖的,而今年现在早晚需要穿外套,不然出去有点冷扛不住。
冬天不冷还是很舒服的,像我不太喜欢太冷的天气,所以到深圳这边生活。像老家那边冬天是非常冷的,以往到了11月之后需要穿羽绒服和秋衣秋裤,每次出门都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很不方便。可是今年发现到12月最高温度还有20℃,跟深圳相差不大,深圳就是最低温度要比老家高一些。
造成这现象是温室效应的原因吧,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再说温室效应使得全球的气温在逐年升高,过了这么多年,每年的气温确实越来越高。小时候的冬天可冷了,12月早上的水面都会结冰,每次去上学都冷的直发抖,而且手指因为太冷形成冻疮,如今这些年的冬天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还有就是不到时候,等到12月末1月份的时候才是真正冷的时候,不过总的来说今年确实没那么冷,尤其是我老家那边的天气,不知道你们那边的天气是不是这样呢?
6. 夏天太热冬天就应该有多冷?
不一定,夏天有多热,冬天有多冷得看这一年是拉尼娜,还是厄尔尼诺现象,而且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愈演愈烈,人们普遍感到地球越来越热,夏天热的天数越来越长,今年北极都到了30℃,而这几年的冬天却没有多冷,小时候冻得脚疼的记忆现在已经体会不到了。
7. 春来地光光是什么意思?
今年的立冬是2020年11月7日,立冬预示着我们即将要迎来冬天的到来,而冬天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冻手冻脚的寒冷,然而也有些年份的气候比较反常,到了立冬之日也没见大地被白霜覆盖,俗称暖冬。这时候农民就心里开始慌张了,冬天不冷春天冷这是农民自己总结下来的经验,来年春天一场雪,地里庄稼全光光,这可是要戳农民心窝子的事情呀,因此农村留下了俗语:“立冬没有霜,春来地光光。”的言语来警醒耕作要避的坑。
说起立冬,好多馋嘴猫可能第一时间先想到了吃和穿,但是农民大多数时候都先想到了气候和物候的变换会不会对农业生产有利。立冬是冬天的起始,往往这个时候并没有特别的寒冷,毕竟气候的变化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不是说一到立冬就立马冷的让人冷的缩手缩尾的。
冬天的前一个季节是秋季,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霜降,其实从霜降开始,天气就慢慢的由凉转寒了,但是也有一些时候比较例外,并不是霜降的时候就一定下霜,譬如农村也有“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的说法,这里的月份指的都是农历。今年的霜降落在农历九月份,立冬落在农历九月二十二这一天,因此九月无霜打也是极有可能的。
霜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贴近地面时由于温度降到了0度以下才形成的似冰又非冰的冰晶花,一般在深秋初冬的清晨较为常见,在树叶子上,草叶子等其他植物表面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然而天气若是暖和,即便到了立冬的这天,也未必会在清晨看到霜。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这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深谙的道理。冬季就该是寒冷的季节,北方田里的小麦需要越冬,只有严寒的气温才能暂时抑制住它的生长,到了寒冬腊月再盖上一层雪被子,来年气候回暖长势才能更好,因此自古就有“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的说法。
暖冬对于种植小麦的农民而言并不是啥好兆头。气候温暖,小麦苗也会加速生长,过高的个头一方面白白消耗了土壤里的养分,另一方面并不利于越冬,来年长势并不见得会好。
除此之外,冬季气候温暖,到了来年春天发生倒春寒的几率就会增大。这些经历我们也都经历过,比如今年4月份山东樱桃已经开花却被一夜之间的降雪全部冻没了,去年甘肃的苹果开花之际也曾遭受冻害等。所以“立冬没有霜,春来地光光”也并非农村人心口胡诌,还是有些道理的。
文 | 一起种植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今冬拉尼娜发生成定局 会被冻哭吗,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有哪些现象?
1、自然灾害,地震、水灾等:
众所周知,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面临的第一大威胁。无论是地震、水灾、风灾、泥石流和火山爆发等,都在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如何防灾、减灾和进行灾后救援,以及在灾害中如何自我保护,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不可忽视。所以,闲暇之时,还是多读一些有关“在灾害和灾难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书籍和文章,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有备无患。
2、环境恶化,能源短缺:
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因水体、空气和自然环境受到污染,而造成的生态恶化;以及伴随工业发展和生活的消耗,逐渐导致的能源短缺和资源枯竭,都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影响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我们现在要珍惜自然、爱护环境、节约能源、节能减排,并开发新能源,以降低和减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减缓化石能源和地球资源枯竭的速度和进程。
3、全球气候变冷或变暖:
因“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以及其他自然因素(例如火山喷发),或宇宙空间因素(例如太阳活动减弱),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冷或变暖,都会影响或威胁人类的生存。气候变暖,则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吞噬陆地和城市;气候变冷或出现极寒天气,则令人难以耐受,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冻伤和冻亡。现在就加强身体锻炼吧,以增强抗热和抗寒能力。
4、大规模核武战争: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人类现在拥有的核武器总量,足以毁灭整个地球。若未来因个别国家挑起核战事,并引发的大规模核武战争,足以将人类推向灭绝的边缘。所以,在此我祈祷世界和平,希望大家化戾气为祥和,有事情坐下来好好谈谈,不要打打杀杀的,更不要动用核武器。同时,也呼吁各国减持核武器,或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统统销毁。
5、核泄漏,污染和辐射导致生物变异:
因核电事故导致的核泄漏,致使污染物和辐射外泄,因而引发生物变异。不管是陆地生物,还是海洋生物的变异,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据说“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地区出现过巨鼠,但却是谣传。不过,核泄漏的确会造成生物变异。变异后动植物,即便不能威胁人类的安危,但不能再作为人类的食物,也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影响。
6、超级病毒(细菌)引发的瘟疫:
因人类滥用抗生素导致一些病毒和细菌产生极强的抗药性,从而产生超级病毒或超级细菌;还有一些超级病毒是由实验室合成,因意外事故或人为故意造成病毒外泄;以及某些病毒,在自然环境下自行变异,或与其他病毒耦合造成变异——由此引发的瘟疫,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所以,大家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以抵抗未知的疾病和风险。
7、其他物种灭绝,对人类构成影响:
由于人类大肆破坏原始森林和疯狂捕猎,已经致使一些生物物种遭遇灭绝。虽然人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却没有停止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致使物种的灭绝逐渐加速。由于其他生物物种的灭绝,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因为人类也是处在自然生物链之中的,生物链之中的其他生物灭绝了,人类肯定受到影响。
8、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自主思维和行动力: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日益强大,并逐渐走入了工厂、公共场所和家庭。如果机器人一旦拥有了自我意识、自主的思维和行动力,无疑会脱离人类的控制,或对人类的安全构成威胁。机器人攻击人类的案例已早有发生,虽然只是个案但足以引人警醒。而一些科研人员,尝试将人脑思维通过网路与计算机联通,以尝试“人机联合”,这种做法无异于玩火。
9、宇宙空间外来物种和外星人对人类构成威胁:
虽然说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灵长类动物,拥有着聪明的大脑和发达的科技,以及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人类并非宇宙间最高级的生物。宇宙空间之中,的确有其他物种和外星人存在,有些外星人的智慧和科技水平,远比人类发达。而地球上资源丰富,外星人觊觎已久。一旦外星人发起对地球的进攻,人类的生存必将受到威胁。
10、粮食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以及滥用化肥造成土地日益贫瘠,还有耕地的人为荒废和非法占用,都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或引发粮食危机。而人口的暴涨,也是引发粮食危机的因素之一。所以,我们要爱护土地资源,珍惜每一亩粮田,合理耕种多用有机肥料,以保护土壤的养分含量,从而避免粮食危机的发生。
11、彗星或小行星撞地球:
据说恐龙灭绝的原因,就是小行星撞地球引发的,而人类会不会遭遇此类命运呢?可能性不是没有,而是很小。毕竟地球外部包裹着大气层,就好比地球的防护罩,而一些进入大气层的陨石,都会在下坠时因与大气层摩擦而焚化或缩小。而人类科技也在逐渐发达,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预防小行星碰撞地球的方案出台。
12、大气和臭氧层的保护能力减弱:
由于空气污染导致大气污染物日益增多,从而导致臭氧层遭到破坏,致使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能力减弱;或因天体变化造成空间辐射加强,引发紫外线和空间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所说的这些,也并非天方夜谭。即便现在的空间环境没有那么恶劣,但夏天出门,我们还是要注意防晒;现已日进初秋,紫外线还强度虽然减弱,但防晒措施还是要有的。
13、“丧尸”的爆发:
丧尸片是美国恐怖科幻影视剧中一个比较热门的门类,所谓的丧尸就是人被外来物质感染。因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或外星生物的感染和控制,让人失去自我意识成为行尸走肉而变得疯狂嗜血。被感染的人即成宿主,并不断攻击其他人,使被攻击和受感染的人成为新的宿主……由此而来,感染人群不断扩大,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不过,这些镜头通常只在影视剧中出现。
14、地球内部结构和磁场的衰变:
地球原本是一个内部结构复杂,内外压力平衡,结构完整的不规则球体。但由于人类不断开采地球资源,开采石油、煤炭和挖掘其他矿物,肆意抽取地下水资源,甚至把工业废水注入地下,已经破坏了地球内环境。同时,人类在地球表面不断修建高楼大厦,致使地表的压力日益升高。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引发地球内部结构和磁场的衰变,并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人类的生存。
15、垃圾围城:
垃圾围城是某些城市和地区正在遭遇的,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诸如填埋和焚烧,虽然是有效的处理方法,却会产生不良物质和气体,破坏环境和影响人类生存。由此而来,研发垃圾处理新技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课题。垃圾可谓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而如何回收再利用,如何进行完全无害化处理?垃圾围城的问题,若不解决必将危害人类健康和发展。
2. 今年的冬天是不是比往年的更冷?
现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始变天了,走在外面都能够感受到一丝寒风入骨,已经到了可以穿大衣的时候,很多盆友都觉得今年的冷空气比往年来得要早,而且会更冷,现在还是秋季都已经这么冷了,所以很多盆友都很担心冬天的温度,希望能够比往年天气更加暖和一点。那么,今年冬天会冷吗?为什么今年雨水这么多?今年冬天是寒冬的原因有哪些?冬天太冷怎么办?
今年冬天会冷吗根据最新天气信息显示,今年冬天可能会比往年冷一些,雨雪天气会比较多,冬天又湿又冷。
在过去几天里,随着冷空气的大量向南渗透,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开始出现大规模降温,特别是在南部地区。这是下半年最明显,最大的冷却空气。在野外冷空气的猛烈进攻下,中国南部长江沿岸最近五天的平均温度最近已降低。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温度异常监测数据,其平均温度已经偏离了年平均水平。在某些地方,温度低至4度或更高,表明低温非常严重。
而且由于亚热带高压刚刚退缩,冷空气在向南行驶时与温暖湿润的水蒸气正面碰撞,在中国南部引发了一系列秋季降雨。无论是江淮,江南还是中国东南地区,基本上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一直有阴雨天气,某些地区的降雨仍然非常猛烈,已经下了很长时间。它具有“梅雨”的气势,但已经在9月中旬,应将其更改为“ 秋梅雨”。
而且,南部已经在下雪了。据新闻媒体报道,9月17日,湖北神农架风景区迎来了今年秋天以来的第一场雨夹雪。从网民拍摄的录像来看,几乎没有白雪颗粒落在天空上。景区工作人员说,降雪零星,强度低,时间短,地面没有积雪。对于神农架来说,下雪有点早,因为相比之下,2019年下半年的第一次降雪发生在2019年11月19日。2020年的降雪比去年早了两个月。
神农架为何下雪?这冷空气那么强吗?实际上,在这种冷空气向南行驶的过程中,北部的某些地区也下了雪。例如,从9月15日至9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阿什哈图石林和皇岗梁,喀什克滕旗,迎来迎来了今年秋天初以来的首次雨夹雪天气。雪深约为2厘米。
为什么今年雨水这么多据介绍按降雨原因划分,我国降雨主要分为四种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不过,所有类型的降雨都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充足的水汽、合适的动力抬升条件以及空气中存在大量凝结核。汛期降雨之所以如此猛烈、持续时间长且后劲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汽条件好。
像是近期盘踞在江南、江淮一带的梅雨,就是水汽充足带来的持续降雨(锋面雨)。汛期导致我国产生猛烈且持续强降水主要有两个典型“水汽通道”,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强大“供货方”。我国是季风气候国家,冬天主要受北风控制,像是西伯利亚冷空气在北风的“撺掇”下,频频给我国“制冷”;而到了夏季,风向大扭转,从刮北风转为刮南风,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
所以,借着夏季风的“东风”,太平洋和印度洋能都源源不断向我国陆地输送降水的所需的重要“原料”——水汽。具体来看,汛期影响我国的重要水汽通道一是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在南海季风、东南季风“裹挟”下,沿着副热带高压系统,进入华南地区,伴随副高的移动,甚至会影响到华北、黄淮;另一个是印度洋的赤道气团,经西南季风“吹动”,进入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太平洋的水汽,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对流活动更不稳定,受其影响的地方“泼水”的时间更长、更猛烈。
像是近日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湖北荆门、宜昌、恩施和重庆彭水等局地24小时内就遭到了250毫米的特大暴雨,个别地方雨量达到346毫米。“夏季除了这两个典型的水汽输送通道外,来自大西洋、北冰洋、日本海的水汽也会影响我国,在新疆、东北地区也可能产生猛烈降雨,致灾性同样不容忽视”,胡啸补充道。
此外,作为影响我国汛期天气幕后“推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决定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雨带分布变化,华南“龙舟水”、江南“梅雨季”、华北“七下八上”,每年总在大致时间范围将准备好的水汽输送到具体地方,仿佛自带导航“定点”下雨。
2020年冬天是寒冬的原因三大硬性条件:
2020-2021为八大行星汇聚!天文条件和1976-1977、1892-1893(这一年来冬季上海创下气象记录以自来最冷)吻合。
2020-2021月球赤纬角最大值正负25度。
2020年冬至地球远离正常绕日轨道94万公里。地球公百转半径达到最大值。
三大软性条件:
度2020年太阳黑子极端大低谷持续第三年。
2020为可能的拉尼娜年。 2020年PDO回归冷位相。
目前得知地球海气分析,PDO冷位相和拉尼娜事件明年有较大概率形成,需要注意到。
2020年什么时候进九天“39伏时冷,3伏时热”。
冬至之后,这个国家将会有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通常被称为“进入9”。 “成九天”一般是从冬至之后开始计算的。2020年冬至节气是在2020年12月21日星期二,农历11月18日。 所以,2020年的进入九天的时间是2020年12月21日。
为什么三九天最冷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色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 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色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
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 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当然,并非全国如此,年年如此,具体因地区、因年岁而异)。
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也发展到极为强盛的阶段,强冷空气的频频入侵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
冬天太冷怎么办?1、每天睡觉前泡脚。很多人冬天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女人来说,泡脚真的很重要,冬天用热水泡脚,在热水中放一点姜片,用姜水泡脚,能去除身体里的寒气,带来温暖,促进血液循环。
2、多跳一跳做做运动。冬天人都不怎么想运动,血液循环变慢,所以一定要多跳一跳,让血液活跃一下,身体也会有热量,就不会感觉到寒冷的了。
3、穿厚厚的棉衣服和棉袜子。冬天的袜子要穿那种厚的棉袜,洗碗洗衣服的时候,带上有棉的手套,能减少冰冷的水对皮肤的直接刺激。
4、借助空调暖气或者暖风机,给室内加温度。冬天太冷,手僵脚也僵,感觉失去了知觉一样,就一定要开暖气或者开暖风机了,那么冷的天气,就不会为了省这点钱了。因为室内的空气暖和,人的手脚也变得灵活 ,做事效率也快很多的。
5、食物上多吃一些能给身体补充能量的食物。冬天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抵抗寒冷,很多人会觉得冬天吃很多,但一下子又饿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冬天可以多吃一些鸡肉、鸭肉、骨头肉。
6、可以去泡温泉,或者洗热水澡。很多人觉得冬天太冷不想洗澡,但其实冬天洗澡是最舒服的,洗完澡整个人都感觉暖和了许多,不会感觉到那么寒冷了。就跟泡温泉是一样的道理。
冬季保暖御寒的妙招1、暖气温度别太高。空调、暖气温度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时小血管容易突然收缩,让人感觉更寒冷。因此,室内温度最好设为18℃~20℃。
2、少摄入咖啡因。咖啡因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使血管在寒冷的情况下也不易自然收缩,导致身体热量损耗,让人感觉更冷。姜茶等脱咖啡因热饮保暖效果更好,更适合冬天。
3、手别放进口袋里。冬季走路不要将双手插进口袋里,而应该戴上手套,甩动双臂,这样可活动臂膀肌肉,改善双臂及双手血流,使得身体生热,更利保暖。
4、多喝豆奶。与摄入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相比,摄入蛋白质可显着升高体温。建议早餐喝杯豆奶,同时可适当吃些坚果和酸奶。
5、帽子要盖上耳朵。头部散热占身体散热的30%。最好选择可覆盖耳朵的帽子,因为耳朵虽薄,但表面积大,更易散热。
2021年天气预报一年形势分析在地球上,气候的一切变化都可以说与人类息息相关,因为它是全球化的,可以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系统的改变,全球气温的上升已经非常的明显,带来的极端气候在最近几年也是频繁出现,并且出现之后的强度也是达到了一个“新阶梯”。
今年以来,欧洲高温,美国、菲律宾干旱等地区的气候现象也是一一上演,其次亚马逊雨林的燃烧也让我们全球感到震惊,因为那是热带雨林,是调节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没有了热带雨林的存在,那么地球可能会发生更强的变化,它存储了大量的碳,如果一下没了,那释放出来的碳将会快速提升全球变暖的趋势,到时候,我们可能气候不就是如今这个状态了。虽然热带雨林通常被错误地称为“世界之肺”,但亚马逊的树木中储存了600亿至800亿吨的碳,更像是个“碳弹”。
报告显示,雨林大火每年可能向大气释放多达2亿吨碳,这将更快刺激气候变化,森林砍伐还会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降雨模式的改变将会使森林迅速转变为稀树草原生态系统,从而向大气排放大量的碳。所以说,热带雨林如果不维持好,也将影响更大。根据《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在10月的一份报告指出,预估到2021年后,热带雨林的降雨将不足维持自身生存,也就是整个雨林将会面临崩溃的边缘,随之而来的可能将数十亿吨碳释放出来,从而可能会引发温室气体快速达到一个新的“临界点”,当然这么多温室气体被释放出来,那么也将会导致气候出现新的“临界点”。
整体而言,气候的危机是在不断地提升,如果人类还坚持进行释放温室气体的话,那后果可能就只有我们人类自己承担了,到时候,真的再想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可能也是无能为力,无尽的人类苦难将可能会出现,所以在现象气候还未达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的时候,我们需要尽快的进行地球保护,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 地球气温到底是变冷还是转暖?
地球形成之后,在人类目前的认知之中,我们的地球在过去至少经历过两次“极寒地球”时期,也就是我们说的“小冰河时期”。而对于新一轮小冰河时期的出现,科学界时常也有人在热议这方面的事情,例如在2019年的时候,说得最多的就是关于太阳黑子引发小冰河时期的出现。
但是,由于无法精确查看如今的太阳活动,所以太阳周期已经到了什么状态,暂时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但是科学界大部分的科学家也进行了分析说明,那就是地球的小冰河出现可能与太阳黑子并没有什么关系,上一次小冰河“可能是巧合”。而在2020年下半年,又有刊文将太阳活动与小冰河时期联系起来了。
根据《英国皇家学会会刊》杂志指出,对于在以前“极寒地球”气候现象出现的时候,可能是与阳光辐射短时间内严重匮乏所导致,这项研究可以说再次将太阳活动与“小冰河时期”的问题联系到了一起,同时报告还提醒了,科学界警惕某种方式会将行星推到超过临界阈值的水平。
也就是说我们地球可能再次进入小冰河时期,所以这说来说去,如今依然是有科学研究者认为我们地球会进入小新一轮的小冰河时期,当然这是根据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说明的,如果我们简单地来说明的话,那就是太阳活动与地球新一轮小冰河时期存在关系。
根据科学报告指出,我们地球是处于宜居带,如果太阳在某一天远离了我们地球,那么地球就无法获得太阳的更多热量,那么地球必然会进入到小冰河状态,因为地球表面的水在无法以液态形式维持的时候,由于热量的减少,那只能发以冰的形式存在,这样就冻结起来了。
相反如果离太近,液态水又会蒸发掉,过量的辐射也无法让生物存活。其实这个就有点像是我们如今说的地球气候现象,地球越来越热,不少的地球生命体已经是无法承受极端性的高温,最终走向消失或灭绝的道路,所以说这也是体现了太阳对我们地球的重要性,一旦出现问题,必然就很大了。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模型参考数据也给出了说明,认为地球曾因为缺乏足够的太阳辐射而变得非常冷,经历了“极寒地球”时期,而如今我们知道这个有概率发生,那么就需要预测其是否会再次发生。所以这种“极寒”临界点依然是可能存在的,令人比较担心。
当然这些数据也只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之上,并没有证据显示,我们如今的太阳阳光辐射严重匮乏,如果这个结论真实存在,那么必然就需要重点注意了。这就相当于我们说的太阳黑子与小冰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特定的证据来指明是真的有这个情况发生,所以还是以研究初步结论为主。
同时在科学界之中,还有这样的猜测,火山活动的增加、火山活动向大气中喷射出碎片或云层的形成,曾让地球笼罩在阴影中,这样可能会引发地球进入“极寒”状态,同时也有人说,地球未来也会进入到小冰河时期,所以到底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如今是无法进行判定的,这只能算得上是一种警惕。
其实相对于如今的地球环境来说,我们觉得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可能还是有点好处,当然这里需要均匀的降温才行,因为我们地球的升温已经比工业化高出了1度以上,持续下去的话,我们地球可能会成为“火球”,而小冰河可能就能持平人类带来的全球变暖的问题。
这样“抵消”,那么地球的温度就不会这么高了,所以更加舒适的地球生态就好一点了。当然,如果是出现了极端性的小冰河,那么我们新的问题也就来说,面临的极端寒冷也会带来自然灾难,所以一切需要“均衡”才行,不然对我们地球生命都不是好处。
而如今我们地球是持续升温的,这个大家要认清事实,并且世界气象组织预测,2020年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那么持续的升温就还在发展之中,我们如今也只能期待所有的人都要时刻的保持高度警惕,如果科学研究人员说准确的,那么例外一种天气现象就可能再次出现,同样也会带来影响,而如今全球变暖发展,我们也需要共同努力维持生态平衡的稳定性,减少破坏了。
4. 今年气候为什么与往年不一样?
2022是壬寅年。中国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计算时间。每60年一个循环,这也是我们俗称的“六十一甲子”。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从以上古人的计时法,就可以看出时间的计数也是在轮回的。所以,但凡看看往期的壬寅年,就能大概对2022有个印象。
诸葛亮何以草船借箭?不都是通过观察吗?观察风向,观察人心,将一切洞若观火藏在心间,便有了神仙计谋。有些看似不可理解的地方,仔细观察一下大环境,其实完全都可以理解。
2022发生了什么事?首先,气温很不同。现在是5月份,我到晚上都习惯披一件棉衣,但这棉衣也不是每天都披的,有时候白天温度高达30°,有时候一阵雨下来,晚上要盖厚被子。我在4月份的时候就把凉席换上了,可是某天实在冻得睡不着,即便是半夜我还是起床倒腾,换回了厚被子。
让人更为惊讶的是,贵州冰雹,陕西下雪,都是发生在这个5月的事情。5月份按道理已经入夏了。这不是所谓的“六月飞雪”么?
这一切到底是如何会形成的?
其实,跟整体环境有关系。这里的整体不是我们一个国家,而是全人类。
早几年就有科学家发现,在深海中已经能够检查到塑料粒子,即便是生活在深海的鱼儿,它们的体内也有了塑料。
人类发明塑料是为了方便出行,可没想到却要“自食其果”。你说食品不安全,食品不安全有多少是因为食品本身不安全?不都是因为部分生意人利欲熏心吗?
各种添加剂,加上色素香精不好的物质,组成了人胃里的成分。在这样的情况下,生病是难免的。你把地球当做一个放大的人去观察,就会发现地球也是会受伤的。
很多人一听中国传统的纪年就觉得是迷信不可信,但哪怕是从西方先进科学来解释,也是因为许多人做了太多不应该的事。
会没有反噬吗?物质守恒定律告诉你,不可能。世间万物的存在,生与死,左与右,难与易,都是两极,也是世界运行的规律。春秋代序,树木绵延成森林,鸟儿繁衍出鸟群,生与死不为人世意志所动,那么你也应该知道,很多时候天气的变化,也许是在表达地球的情绪。
把地球拟人化,一切就好懂了。
为什么忽冷忽热?因为地球它受到伤了,在自动想办法愈合,为着那些伤口做出的努力,人们觉得反常。但正是这种种的反常,才应该让我们产生足够的警醒。
保护地球不只是一句空谈,关心自己也不是天冷加衣天热脱衣,有时候少用一个塑料袋,少吃一桶泡面,就是对地球的保护,也会最终回馈到自己。毕竟地球只有一个,在人类还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地球目前无可代替。
对自己尚且如此爱护,为什么不能宏观一点,好好爱护自己所在的环境呢?
5. 为什么感觉今年天气不太冷?
前不久专家还说今年是最近多少年最冷的一年,说是有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来临。如今到12月了南方很多地方都还有20℃的气温,北方那边也是,这个时候以往看天气预报都是在零下十几度了,确实感觉今年的天气没那么冷。
不过有个例外,那就是深圳,深圳感觉比以往冷那么一点,以往这个时候我记得深圳是穿短袖的,而今年现在早晚需要穿外套,不然出去有点冷扛不住。
冬天不冷还是很舒服的,像我不太喜欢太冷的天气,所以到深圳这边生活。像老家那边冬天是非常冷的,以往到了11月之后需要穿羽绒服和秋衣秋裤,每次出门都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很不方便。可是今年发现到12月最高温度还有20℃,跟深圳相差不大,深圳就是最低温度要比老家高一些。
造成这现象是温室效应的原因吧,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再说温室效应使得全球的气温在逐年升高,过了这么多年,每年的气温确实越来越高。小时候的冬天可冷了,12月早上的水面都会结冰,每次去上学都冷的直发抖,而且手指因为太冷形成冻疮,如今这些年的冬天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还有就是不到时候,等到12月末1月份的时候才是真正冷的时候,不过总的来说今年确实没那么冷,尤其是我老家那边的天气,不知道你们那边的天气是不是这样呢?
6. 夏天太热冬天就应该有多冷?
不一定,夏天有多热,冬天有多冷得看这一年是拉尼娜,还是厄尔尼诺现象,而且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愈演愈烈,人们普遍感到地球越来越热,夏天热的天数越来越长,今年北极都到了30℃,而这几年的冬天却没有多冷,小时候冻得脚疼的记忆现在已经体会不到了。
7. 春来地光光是什么意思?
今年的立冬是2020年11月7日,立冬预示着我们即将要迎来冬天的到来,而冬天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冻手冻脚的寒冷,然而也有些年份的气候比较反常,到了立冬之日也没见大地被白霜覆盖,俗称暖冬。这时候农民就心里开始慌张了,冬天不冷春天冷这是农民自己总结下来的经验,来年春天一场雪,地里庄稼全光光,这可是要戳农民心窝子的事情呀,因此农村留下了俗语:“立冬没有霜,春来地光光。”的言语来警醒耕作要避的坑。
说起立冬,好多馋嘴猫可能第一时间先想到了吃和穿,但是农民大多数时候都先想到了气候和物候的变换会不会对农业生产有利。立冬是冬天的起始,往往这个时候并没有特别的寒冷,毕竟气候的变化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不是说一到立冬就立马冷的让人冷的缩手缩尾的。
冬天的前一个季节是秋季,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霜降,其实从霜降开始,天气就慢慢的由凉转寒了,但是也有一些时候比较例外,并不是霜降的时候就一定下霜,譬如农村也有“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的说法,这里的月份指的都是农历。今年的霜降落在农历九月份,立冬落在农历九月二十二这一天,因此九月无霜打也是极有可能的。
霜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贴近地面时由于温度降到了0度以下才形成的似冰又非冰的冰晶花,一般在深秋初冬的清晨较为常见,在树叶子上,草叶子等其他植物表面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然而天气若是暖和,即便到了立冬的这天,也未必会在清晨看到霜。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这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深谙的道理。冬季就该是寒冷的季节,北方田里的小麦需要越冬,只有严寒的气温才能暂时抑制住它的生长,到了寒冬腊月再盖上一层雪被子,来年气候回暖长势才能更好,因此自古就有“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的说法。
暖冬对于种植小麦的农民而言并不是啥好兆头。气候温暖,小麦苗也会加速生长,过高的个头一方面白白消耗了土壤里的养分,另一方面并不利于越冬,来年长势并不见得会好。
除此之外,冬季气候温暖,到了来年春天发生倒春寒的几率就会增大。这些经历我们也都经历过,比如今年4月份山东樱桃已经开花却被一夜之间的降雪全部冻没了,去年甘肃的苹果开花之际也曾遭受冻害等。所以“立冬没有霜,春来地光光”也并非农村人心口胡诌,还是有些道理的。
文 | 一起种植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