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刘裕比赵匡胤先以宋为国号)
资讯
2023-11-17
82
1. 宋太祖,刘裕比赵匡胤先以宋为国号?
三国归晋,西晋让"八王之乱"耗尽家底,引来″五胡乱华"。西晋王族,北方世家大族沒法在洛阳呆了,就朝南方跑,先跑到建康的司马睿扯起晋朝的大旗,又建了个延续西晋烟火的政权。历史上叫东晋。
东晋是个没骨气的政权。与北朝相对峙。划江而治,就是这么来的。东晋末年,大将刘裕逼迫司马德文,末代皇帝让位以后,又毒死了他,刘裕自己做了皇帝。这是东晋的土地,刘家的政权,历史上叫刘宋代晋。
这要插几句。西汉,东汉,蜀汉。看上去有修饰字,西,东,蜀。而实际上,西汉东汉是两王朝。而蜀汉是割据政权。
南北朝时期,北朝与南朝是两个大的割据政权,就看谁是"正统"了。
东晋,宋,齐,梁,陈,连同三国东吴。称六朝。均是割据政权。至到581年,杨坚灭陈,统一中国。
隋磨五代十国后,五代十国是小之又小的割据政权,如慧星样来得快去得也快。赵匡胤代后周壮大,沒办法被石守信等人怂恿称帝。当上宋太祖。这大宋统一中原后,也是个大一统政权。之后出现西夏,辽,金,元。只是在与这些游牧政权的作战中,屡战屡败,北方边境疏于有效防范,让人觉得大宋成了"大送",郁闷得让热血男儿撞墙。
这赵匡胤的宋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王朝,也叫赵宋,后来金灭北宋,赵宋家的人又跑,跑到临安建南宋。步了晋朝的后尘。元朝一追,跑到海边才罢。
刘裕的刘宋是割据,是偏安的东晋朝廷的延续。当然,这两个正权在古人志士心目中,仍是"正统″。这点从史书的修订上看得出来。
2. 为什么赵匡胤叫财神?
不是同一个人。
赵公明不是赵匡胤。
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
赵公明是道教的神仙,民间把他看作财神。
赵公明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
3. 介绍宋太祖100字?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4. 为什么大家提到唐太宗李世民?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明显是前一位分量更重吧!
秦皇汉武,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始皇帝!分量要比汉武帝要重。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大家对他的评价高于宋太祖赵匡胤,也不足为奇。
宋太祖赵匡胤,本身就是一个存在感要低一些的。现在大家念叨“唐宗宋祖”,其实都是因为伟人写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且看唐太宗的功绩。贞观之治,“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或599年出生,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615年,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包围,那时候十几岁少年的李世民即响应招募,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
但是看着隋朝气运已败,走向穷途末路,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首倡晋阳起兵,领兵攻破长安。
唐朝建立后,又是他带兵东征西讨,平定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唐太宗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到他即位后,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这方面的例子,历史书上他和魏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那时候的唐朝算是历史上中国最强大的时候了。唐太宗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如果拿数据说话的话,隋末大乱,人口锐减,唐太宗即位的贞观初,只有200万户。唐太宗君臣二十三年的励精图治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多万户,史称贞观之治。假如没有贞观之治,何来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
唐太宗得到的部分评价,
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成吉思汗:“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
二,让我们看看宋太祖的功绩。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
他原为后周的禁军最高统帅,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我们熟悉的“杯酒释兵权”手法,宋太祖玩了两次,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这样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重,导致战乱割据的隐患,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也埋下了“弱宋”的原因。
三,唐太宗与宋太祖的比较。
建朝方面。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但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唐朝。
宋太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但他这个建国过程,好的地方是很和平,牺牲的人很少很少,这个在古往今来的朝代更替中是难以想象的。但他作为最高护卫,欺负后周的孤儿寡母,搞了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得位不算正吧。
功绩。
唐太宗贞观之治,作为后人一眼看得最多的是当时的疆域,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建立了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后改名余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当时的唐太宗是被尊称为“天可汗”。
宋太祖,主要是消灭了南方割据势力,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但“杯酒释兵权”后,对内军事的安排,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也是“弱宋”的病因之一。
总的来说,强唐VS弱宋,所以,大家提到唐太宗李世民,要远高于宋太祖赵匡胤。
5. 赵匡胤的简史?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2、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宦途,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
3、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大军出征后不久,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4、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5、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6. 赵匡胤和赵祯是什么关系?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在位16年史称宋太祖;赵祯,北宋第四代皇帝,在位41年史称宋仁宗;是赵匡胤的孙子,却不是嫡系。而是出自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的弟弟)一脉。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几个战乱时期之一,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被手下将士拥立为帝,变后周天下为宋室江山。至于皇位为何会传给他弟赵光义,有"烛光斧影"一说:说是被赵光义加害,抢了皇位;也有另一种说法,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取得皇位的,所以他特别怕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才会做出"杯酒释兵权"的举措。就这还是不放心,临死之际思虑再三,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弟弟,因为当时皇子年幼,和后周当时情况相当。
赵光义,赵匡胤的亲弟弟,原名赵匡义,为避讳改名赵光义,在位21年史称宋太宗,继位后又改名赵炅。在他死后没有把皇位还给赵匡胤一脉,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
赵恒在位25年史称宋真宗。真宗死后,把皇位传给了第六个儿子,初名赵受益,被立为太子后赐名赵祯,就是宋仁宗。
所以,赵匡胤和赵祯虽是祖孙关系,却不是一脉。
7. 赵匡胤是平民出身吗?
据《宋史》记载,赵匡胤并非平民出身,而是有着官场背景的。可以追溯到的他的祖上叫赵朓,在唐朝做过永清县、文安县、幽都县的县令。
他祖爷爷叫赵珽,做过地方军镇幕府的从事官,升迁至御史中丞。他爷爷叫赵敬,做过营州、蓟州、涿州三州的刺史。他父亲叫赵弘毅,被朝廷封为左骁骑卫上将军。赵弘毅作战骁勇,屡立战功,深得唐庄宗喜爱和信任。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宋太祖,刘裕比赵匡胤先以宋为国号?
三国归晋,西晋让"八王之乱"耗尽家底,引来″五胡乱华"。西晋王族,北方世家大族沒法在洛阳呆了,就朝南方跑,先跑到建康的司马睿扯起晋朝的大旗,又建了个延续西晋烟火的政权。历史上叫东晋。
东晋是个没骨气的政权。与北朝相对峙。划江而治,就是这么来的。东晋末年,大将刘裕逼迫司马德文,末代皇帝让位以后,又毒死了他,刘裕自己做了皇帝。这是东晋的土地,刘家的政权,历史上叫刘宋代晋。
这要插几句。西汉,东汉,蜀汉。看上去有修饰字,西,东,蜀。而实际上,西汉东汉是两王朝。而蜀汉是割据政权。
南北朝时期,北朝与南朝是两个大的割据政权,就看谁是"正统"了。
东晋,宋,齐,梁,陈,连同三国东吴。称六朝。均是割据政权。至到581年,杨坚灭陈,统一中国。
隋磨五代十国后,五代十国是小之又小的割据政权,如慧星样来得快去得也快。赵匡胤代后周壮大,沒办法被石守信等人怂恿称帝。当上宋太祖。这大宋统一中原后,也是个大一统政权。之后出现西夏,辽,金,元。只是在与这些游牧政权的作战中,屡战屡败,北方边境疏于有效防范,让人觉得大宋成了"大送",郁闷得让热血男儿撞墙。
这赵匡胤的宋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王朝,也叫赵宋,后来金灭北宋,赵宋家的人又跑,跑到临安建南宋。步了晋朝的后尘。元朝一追,跑到海边才罢。
刘裕的刘宋是割据,是偏安的东晋朝廷的延续。当然,这两个正权在古人志士心目中,仍是"正统″。这点从史书的修订上看得出来。
2. 为什么赵匡胤叫财神?
不是同一个人。
赵公明不是赵匡胤。
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
赵公明是道教的神仙,民间把他看作财神。
赵公明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
3. 介绍宋太祖100字?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4. 为什么大家提到唐太宗李世民?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明显是前一位分量更重吧!
秦皇汉武,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始皇帝!分量要比汉武帝要重。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大家对他的评价高于宋太祖赵匡胤,也不足为奇。
宋太祖赵匡胤,本身就是一个存在感要低一些的。现在大家念叨“唐宗宋祖”,其实都是因为伟人写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且看唐太宗的功绩。贞观之治,“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或599年出生,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615年,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包围,那时候十几岁少年的李世民即响应招募,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
但是看着隋朝气运已败,走向穷途末路,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首倡晋阳起兵,领兵攻破长安。
唐朝建立后,又是他带兵东征西讨,平定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唐太宗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到他即位后,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这方面的例子,历史书上他和魏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那时候的唐朝算是历史上中国最强大的时候了。唐太宗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如果拿数据说话的话,隋末大乱,人口锐减,唐太宗即位的贞观初,只有200万户。唐太宗君臣二十三年的励精图治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多万户,史称贞观之治。假如没有贞观之治,何来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
唐太宗得到的部分评价,
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成吉思汗:“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
二,让我们看看宋太祖的功绩。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
他原为后周的禁军最高统帅,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我们熟悉的“杯酒释兵权”手法,宋太祖玩了两次,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这样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重,导致战乱割据的隐患,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也埋下了“弱宋”的原因。
三,唐太宗与宋太祖的比较。
建朝方面。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但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唐朝。
宋太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但他这个建国过程,好的地方是很和平,牺牲的人很少很少,这个在古往今来的朝代更替中是难以想象的。但他作为最高护卫,欺负后周的孤儿寡母,搞了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得位不算正吧。
功绩。
唐太宗贞观之治,作为后人一眼看得最多的是当时的疆域,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建立了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后改名余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当时的唐太宗是被尊称为“天可汗”。
宋太祖,主要是消灭了南方割据势力,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但“杯酒释兵权”后,对内军事的安排,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也是“弱宋”的病因之一。
总的来说,强唐VS弱宋,所以,大家提到唐太宗李世民,要远高于宋太祖赵匡胤。
5. 赵匡胤的简史?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2、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宦途,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
3、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大军出征后不久,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4、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5、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6. 赵匡胤和赵祯是什么关系?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在位16年史称宋太祖;赵祯,北宋第四代皇帝,在位41年史称宋仁宗;是赵匡胤的孙子,却不是嫡系。而是出自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的弟弟)一脉。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几个战乱时期之一,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被手下将士拥立为帝,变后周天下为宋室江山。至于皇位为何会传给他弟赵光义,有"烛光斧影"一说:说是被赵光义加害,抢了皇位;也有另一种说法,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取得皇位的,所以他特别怕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才会做出"杯酒释兵权"的举措。就这还是不放心,临死之际思虑再三,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弟弟,因为当时皇子年幼,和后周当时情况相当。
赵光义,赵匡胤的亲弟弟,原名赵匡义,为避讳改名赵光义,在位21年史称宋太宗,继位后又改名赵炅。在他死后没有把皇位还给赵匡胤一脉,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
赵恒在位25年史称宋真宗。真宗死后,把皇位传给了第六个儿子,初名赵受益,被立为太子后赐名赵祯,就是宋仁宗。
所以,赵匡胤和赵祯虽是祖孙关系,却不是一脉。
7. 赵匡胤是平民出身吗?
据《宋史》记载,赵匡胤并非平民出身,而是有着官场背景的。可以追溯到的他的祖上叫赵朓,在唐朝做过永清县、文安县、幽都县的县令。
他祖爷爷叫赵珽,做过地方军镇幕府的从事官,升迁至御史中丞。他爷爷叫赵敬,做过营州、蓟州、涿州三州的刺史。他父亲叫赵弘毅,被朝廷封为左骁骑卫上将军。赵弘毅作战骁勇,屡立战功,深得唐庄宗喜爱和信任。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