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真龙2官网(历史上真的有龙和凤凰吗)
资讯
2024-09-01
276
1. 大唐真龙2官网,历史上真的有龙和凤凰吗?
有时候,历史是很怕神话的。本来有的事情,一旦被神化,也就没有人相信了。(只说说龙,手上关于凤凰的资料不多,本文就不讨论了。)
按照记载,龙不应该是各种动物的拼凑。不信“龙”的存在,其实是不信神话中的龙。会不会真的有龙这个稀有物种呢?咱们先看看关于龙的一些记载。
现代有些学者认为,龙其实是图腾拼凑的产物。尤其是闻一多,他认为龙图腾的源头是蛇图腾,这个部落征服了其他部落之后,又把人家的动物特征拿过来,拼凑到了蛇的身上,形成了龙。
但是,关于龙的记载表明,古人早就能区分龙和其他动物的不同。《尔雅翼》中提到:“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这是详细的解释龙长什么样,并不是说龙是由这些动物拼凑来的,《本草纲目》当中也有大致的记载。
所以我们可否猜测,龙本来的形象就大致是这样的,人们只是用常见的动物描述一下而已。
古人会不会把别的动物认成了龙?比如蛇、鳄鱼之类的。这可能性几乎没有,关于龙的记载很多,都很细致的和其他动物区别开了。
比如《孟子》当中记载:“当尧之时,水逆行,汜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把蛇和龙并列起来,证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
另外,《说文解字》当中表明:“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鳞虫之长”,也是在明确龙的地位,是和一般常见的动物不一样的。
更为细致的是,很多关于龙的记载都表明,龙是一种生物,不是神。比如《唐年补录》当中记载的龙,就是喉部有伤,身上有鳞片,头上有角,口须长达两丈,脚上还有红膜。
《北梦琐言》当中有记载说,唐朝时候,有人开荒种地,先用干柴在野地里烧掉草木。火正旺时,忽然烧出一条龙,这条龙飞到半空,因为火势太旺,竟然把半空中的龙烧死了。
《续夷坚志》中也提到一条龙:“龙鳞甲中出黄毛……头与大树齐,腥臭不可近。”
……
很多的记载都表明,龙并非一种神,而是正常生物,身上很腥臭,还能被烧死。
龙为什么能飞?不符合常识啊!这个可能是龙不存在的最重要理由了,按照龙的形象,是没有翅膀的。
没有翅膀的生物,是不可能飞起来的。这一点确实很难理解,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想法,认为如果龙真的是一种生物,它一定有着很特殊的身体结构,比如龙的体内可能存在大的气囊。
气囊内是比空气还要轻的气体,而这种气体是龙依靠自身特殊器官,从水汽中转化的。所以才有了龙与水、龙与云层的特殊关系。
我不是生物学家,不知道这种猜测合不合理,希望大神能解释一下。
最后一点,为什么我们现在见不到龙了?首先,就算是在古代,龙也是很少能见到的。作为稀有物种,才会被神话被夸张。所以假设龙在古代确实存在,也完全可能是已经消亡的物种了。
或者是,龙依然存在,只是数量太少,行踪更隐秘,我们很难发现而已。
虽然以上内容都是猜测和推断,但不能因为现在没见到,就完全否定它的存在。地球上还有很多很多没有探索的地区,我们的科技和学术也并没有达到顶端。
不管是抱着娱乐的态度,还是对自然的敬畏,完全否定龙的存在,都是不合适的。
2. 猪八戒不过是调戏了嫦娥?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天蓬元帅地位不高,并且被贬下凡间限并不是只因此调戏了嫦娥。
猪八戒地位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猪八戒前生是“天蓬元帅”,掌管天河八万水军;一个“天蓬元帅”的称号,听起来就很威风,再加上道教中“北极四圣”的老大也叫“天蓬元帅真君”,因此很多人就将二者联系起来。实际上,猪八戒的“天蓬元帅”并不是“北极四圣”中的天蓬元帅真君,他虽说是统领八万天悟水军,但其实地位很一般。《西游记》中天庭机构就是按照古代朝廷设定,皇家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常常给自己手下一个听起来很威风的称号,比如古代皇帝就常常册封自己的宠物为“大将军”“大元帅”之类的。《西游记》中也是这样,沙僧的卷帘大将只不过是给玉帝、王母拉帘子的,而猪八戒的天蓬元帅也只是一个水军宪节;连南天门上守门的都个个被封为元帅。《西游记》中天蓬元帅猪八戒的真正职位就是一个水兵宪节。1.皇设宴会群仙,各分品级排班列。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2.行者闻言道:“你这厮原来是天蓬水神下界,怪道知我老孙名号。”那怪道声:哏!你这诳上的弼马温,当年撞那祸时,不知带累我等多少,今日又来此欺人!不要无礼,吃我一钯!”3.荷蒙玉帝厚恩,官赐天蓬元帅,管押河兵,逍遥汉阙。4.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那么这个水兵宪节真实地位如何?天蓬元帅在犯了罪后多亏太白金星求情,才被免去一死,可他却连太白金星都不认识,更不知道太白金星名叫“李长庚”,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这天蓬元帅几乎很少有上大殿的时候,也很少和太白金星这些神仙有交集。行者把帖儿递与八戒,念了一遍道:“李长庚是那个?”行者道:“是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八戒慌得望空下拜道:“恩人,恩人!老猪若不亏金星奏准玉帝呵,性命也不知化作甚的了!”同样的,猪八戒听过太上老君的名号,却不识太上老君真人,在平顶山时还错将他认为妖怪,更能说明猪八戒很少入朝上殿。正行处,猛见路旁闪出一个瞽者,走上前扯住三藏马,道:“和尚那里去?还我宝贝来!”八戒大惊道:“罢了!这是老妖来讨宝贝了!”在大战青牛精那一回,猪八戒看到了纳锦背心就起了偷意,还告诉唐僧自己就没见过这种背心,由此可见猪八戒当天蓬元帅时也很寒酸,这官职并不太高。那呆子莫想肯听,对唐僧笑道:“师父啊,我自为人,也穿了几件背心,不曾见这等纳锦的。在大战蝎子精那一回,猪八戒见到昂日星君还要行礼,因为受了伤不能行礼还要让他恕罪,可见猪八戒的天蓬元帅实际上地位是不如二十八星宿的。星官按下云头,同行者至石屏前山坡之下。沙僧见了道:“二哥起来,大哥请得星官来了。”那呆子还侮着嘴道:“恕罪,恕罪!有病在身,不能行礼。”星官道:“你是修行之人,何病之有?”八戒道:“早间与那妖精交战,被他着我唇上紥了一下,至今还疼呀。”星官道:“你上来,我与你医治医治。”呆子才放了手,口里哼哼道:“千万治治!待好了谢你。”那星官用手把嘴唇上摸了一摸,吹一口气,就不疼了。呆子欢喜下拜道:“妙啊,妙啊!”除此之外,《西游记》中还有许多地方透露猪八戒的天蓬元帅地位并不太高。猪八戒的行为不合天庭规矩在天庭上私自恋爱是违反天条的,奎木狼与披香殿侍女相爱,也只得下凡再续前缘,其原因就是怕在天上污了天宫,后来下凡变成妖怪虽说是犯了罪,但总算是因为维护天条才下界的,因此最后玉帝只罚他去给太上老君烧火。奎宿叩头奏道:“万岁,赦臣死罪。那宝象国王公主,非凡人也。她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欲与臣私通。臣恐点污了天宫胜境,她思凡先下界去,托生于皇宫内院;是臣不负前期,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摄她到洞府,与她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被孙大圣到此成功。”而猪八戒可好,不仅调戏嫦娥,还在天庭犯事,在玉帝眼皮底下犯事,这种行为就是赤裸裸地挑战权威,玉帝自然会严惩。猪八戒还犯了其它过错因为食影视剧的影响,许多人认为猪八戒被贬下凡间仅仅是因为调戏了嫦娥,其实并非如此。
猪八戒曾介绍自己身世时说道:
只因酒醉戏宫娥,那时就把英雄卖。一嘴拱倒斗牛宫,吃了王母灵芝菜。玉皇亲打二千锤,把吾贬下三天界。
这里猪八戒就说的很明确,自己除了调戏嫦娥外还拱倒了斗牛宫、吃了王母的灵芝菜,这些罪行加起来就是死罪,是太白金星求情他才逃得一死,被贬下凡间。
3. 如果叫你选唐僧一行5人中?
万幸是问的唐僧一行五人,若仅师徒四人还真没法回答。除去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外,还真就剩小白龙(白龙马)一人了。
孙悟空,践行成功学的典范,学做人的模范。老孙学艺时根本就不学“动”字门的采阴补阳术,当美猴王、齐天大圣及后来的取经,老孙一直奉行“存天理、禁人欲”的教条,因此老孙不适合做“国民老公”。除非有信奉“宁为英雄妾,不做庸人妻”的人,否则请远离孙悟空。
(网络配图,下同)
师父唐僧,空有徒表。十世轮回,唐僧就是一个人偶,命运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关键唐僧是一个功利心极重的人,为了功和利可抛弃一切,为了的成佛,断然拒绝了蝎子精、玉兔精,连爱大米的老鼠精都利用前世感情欺骗。一个功利心极强,始终被掌控命运的木偶,即使有光鲜的外表,也不过是张画皮。一定不可选。
沙僧,原本靠脸吃饭能上庭堂的人,但因事被惩罚后,老沙变得沉默寡言,给人的印象总是老实厚道,取经一路台词很少,可是老沙却总是“不说则已,一说惊人”,仔细分析老沙的台词,会发现老沙说话水准很高。这点象某些同学,不会写作文,但写情书水平极高,是典型的学渣。关键老沙的话还功于心计,处处是坑,明显老沙是个心理阴暗,精于算计的人。这样一个心理阴暗,精于算计,而又外观厚道的老沙。你若想选,我只能尽尽提醒义务。
老猪还真的多说点,虽然经历过有两次倒插门的婚姻。但老猪却敢爱,敢表现,见到心动的人,马上付诸竹动,从不藏着掖着,看看老猪见到蜘蛛精,嫦娥(霓虹仙子)时的表现就知道了。但老猪还真是较为理想的人选,老猪虽有花心,但非常顾家,在取经过程无论离家多远一遇到散伙首先想到要回高老庄,分行李也只想多为自家多捞点。在高老庄和高小姐生活的前两年半,老猪的表现可是真正的模范夫婿。如果不在乎老猪的外表,不计较老猪的过去,可承受老猪的些许花心,老猪还真的值得考虑。
最后是小白龙,优点太多,只说重点。出身高富帅,小白龙是真龙(具体参考朱紫国孙悟空配药及取经后)。小白龙任劳任怨,龙马精神就指人家。小白龙总是先考虑集体利益,对集体忠诚不二,黄袍怪那回显露无遗,对集体如此,对另一半更会如此。关键小白龙成龙之后不受各种约束,在《西游记》中龙可生九子。难道您还不心动!
本文是个人看法,仅供娱乐,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原创不易,请多多支持。
4. 为何前者是明君而后者毁誉参半?
给这两位皇帝打分,你给多少分?
李世民,赵光义,朱棣,雍正。大位得来充满争议的四位君主。李世民和朱棣尤为相似,可堪一比。
我是剪刀说史,与你一起,深度思考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朝代,两汉,隋,唐,两宋,元,明,清在王朝建立初期,大都发生过皇位传承的明显变动。
西汉初有诛灭诸吕,迎立文帝。
东汉有废除太子刘疆,改立刘庄。
隋有废除杨勇,改立杨广。
宋有烛影斧声。
元有托雷系取代窝阔台系。
清有雍正篡改圣旨。
基本上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初,都有伴随着巨大争议而即位的君主。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封建时代最高权力的争夺总是那么刺眼。其中以唐朝“玄武门之变”和明朝“靖难之役”最为剧烈,也最为知名。
同样是夺位,为何李世民后世尊称一代明君,万世歌颂,而朱棣却人人痛骂,称为暴君?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们来分别打分(每一项满分10分,总分70分)。
1.夺取皇位方式的不同。2.对创立国家的贡献不同。3.对建设国家的贡献不同。4.夺位行为对国家的破坏不同。5.对文人的态度不同。6.对历史的改动,导致对手在百姓心中的印象不同。7.对待失败者的处理方式不同。1.夺取皇位的方式不同。李世民只是杀死了太子,而朱棣杀了皇帝。李建成当时只是一国的储君,还不是皇帝。太子历朝历代因各种原因没办法即位的多了去了。
李世民也不是一般的亲王,而是基本上可以跟太子平起平坐的人物。李世民的天策府可以自置官属,开设文学馆,收揽人心,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与东宫对立。
而建文帝则不同,他已经做了四年皇帝,是真真正正的君主。君臣关系早己分明!朱棣以下犯上,僭越篡逆,是洗也洗不清的。
这一点,李世民5分,朱棣3分。
2.对创立国家的贡献不同。
由于在创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功劳太大!以至于当时和后世都觉得,唐朝的果子本来就有人家李世民的一份,他不当太子太屈才了。国家初立,立太子应该立贤,立功劳大的。
《资治通鉴》上有这样的记载:“上(李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看看,就连李渊都觉得人家老二该当太子,自己说话不算话,怪不好意思的!
在一般人思维里,李世民抢太子,是拿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兄弟平辈争夺,还算是年轻人之间的事情。人们喜欢看年轻人建功立业,也更容易宽容年轻人,来守护这份美好。
朱棣呢?当时岁数还小,在创立明朝的过程中是没有什么功劳的。这一点跟李世民比,就有差距了。
等侄子做了皇帝,他作为亲叔叔,长辈,起兵谋反,给后世留下以大欺小的感觉。
这一项,李世民10分,朱棣0分。
3.对建设国家的贡献不同。导致唐和明的影响力不同。
唐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顶峰,李世民功不可没。
“贞观之治”历经后代口口相传,无可超越,李世民治国能力可见一斑。对外平灭突厥,被尊为“天可汗”,对内政治清明,文化繁盛,国家富强。
一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可名传后世
如果说创立唐朝是李世民“武”的表现,那么“贞观之治”就是李世民“文”的表现,这两者李世民都可以打满分。文武双全的年轻帝王,中国有几个?李世民太具有标杆作用了。后世人舍不得因为“玄武门之变”这一点点瑕疵毁掉他。可以说李世民不单单是那个时代的君臣树立的典型,他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塑造出来的偶像,大家都愿意维护这个英雄,维护这个形象。朱棣在武功和治国上虽然也不错,五出蒙古,七下西洋,编著《永乐大典》,但是明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下行时期,注定没办法比。
这一项,李世民10分,朱棣8分。
4.对文人的态度不同。
李世民在文人眼里是千古仁君。开科取士,尊重文人士大夫,一个魏征就给他带来了多少粉丝。
朱棣在文人眼里是千古暴君。方孝孺不肯写圣旨就灭人家十族,倒也就罢了,毕竟是敌对势力。但是解缙呢?人家不过是尽一个臣子本份进谏,反而被埋到雪堆里冻死,杀人不过头点地啊!一个解缙,黑粉无数!
文人一根笔杆子,让你白你就白,让你黑你就黑。朱棣一下子杀死了两代文坛领袖,能有好评价吗?这一项,李世民9分,朱棣1分。
5.对历史的改动,导致对手在百姓心中的印象不同。
人们普遍认为建文仁孝,建成阴险。
李世民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褚遂良不许,后来他又要求房玄龄。房玄龄和许敬宗将《起居注》删定为《高祖实录》、《今上实录》,在贞观十七年献给他。
后世对比不同史料,发现有三个方面有篡改:一,太原起兵的发起人是谁;二,李建成在攻取长安时的战功如何;三,李渊宫闱是否检点。
而这三个方面都是以“玄武门之变”为中心而展开的,可见“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已经面目全非。
而朱棣也曾经三次组织编纂记录朱元璋生平的《太祖实录》,并加以大肆篡改,最重要一点是把自己生母改成了马皇后。
但是,李世民篡改历史很聪明,只动一点点,动一些最重要的一些细节,事件本身见证人就少,不好验真也不好证伪的地方。这一点就足以改变后世人们对建成对自己的评价,显得还是很真实,后世普遍觉得建成很阴险。朱棣就不同了,他改的太离谱了。明眼人一看就是假的。所以后世人都知道他很多东西都是假的。反而让大家更同情建文帝,觉得他仁孝。这一项,李世民3分,朱棣1分。
6.对国家的破坏不同。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宫墙内部,流血不出京城。影响小,破坏力小,只是上层的一次流血政变。
但是“靖难之役”就不同了,战争打了三年多,从北到南,大小几十仗,死亡百万人以上。涂炭了中原大部,对新生的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多少无辜百姓,文人士子为了他朱棣一己私欲而白白牺牲。这一项,李世民7分,朱棣0分。
7.对失败者的处理方式。
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老幼,没有波及臣子,杀戮流血最小化了。后来,李世民还恢复了李建成的太子封号,谥曰“隐太子”,另外把自己的儿子李福过继给李建成当了儿子。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
而朱棣不但杀了建文帝,对付他的亲人也是心狠手辣。建文帝的皇后死于宫中大火,长子朱文奎与他一起失踪,次子朱文圭当时只有两岁,被囚禁在凤阳称“建庶人”,五十多年后的明英宗时代才被放出,牛马不辨。他的几个弟弟在朱棣即位后分别被囚禁或坐罪死。
更可恨的是,对之前忠于建文帝的旧臣朱棣也大肆杀戮。如齐泰、黄子澄被凌迟处死,诛灭九族,妻女入教坊司为妓女。方孝孺车裂于街市,诛灭十族,兵部尚书铁铉、礼部右侍郎黄观、监察御史高翔等皆被虐杀并诛族。朱棣的残暴可见一斑!
这一项,李世民2分,朱棣0分。
综合得分,李世民46分,朱棣13分!所以,李世民一代明君,朱棣毁誉参半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他们二人,你给多少分呢?请留言评论吧!
5. 蚩尤的后裔是什么民族?
要回答蚩尤的后裔的问题,我们就要先知道蚩尤是什么人,只有了解了蚩尤的情况,我们才能知道蚩尤后裔的情况。
蚩尤的身世因为黄帝和蚩尤所处的时代过于久远,我们现在流传下来的多是民间传说,具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其实已经不可靠了,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从历史的传说中摸索出一些蛛丝马迹。
我们可以先看下“蚩尤”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来说,蚩从虫,虫其实就是它,它就是蛇。虫字上面是止,就是脚指头的意思。所以蚩的意思就是蛇咬你的脚。尤是灾难、罪过的意思,如“以儆效尤”,从这里又可以引申出怨恨的意思,如“怨天尤人”。
其实蚩尤的意思也很清楚,就是蛇灾。
当然,以上并不是我凭空臆测,而是根据甲骨文和金文来理解了,我们要理解远古时期人们的想法,其实很多都要回到甲骨文和金文的层面去研究,才容易发现规律。
蚩尤是九黎地区的领袖,那么为什么会有九黎这个名字呢?也许是“蛇灾地区的人”的意思,也或许是蚩尤的敌人对他的称呼。
当然,尤还有突出的意思,如“尤其”、“尤物”等,而蚩尤很有可能就是蛇灾特别泛滥的地方。远古时期的人类是非常怕蛇的,这种对蛇的恐惧很可能已经写在了我们人类的基因里,很多人天生就怕蛇。而蚩尤被人认为是“蛇灾泛滥地区”的人,这就说明他对于很多人来说既是异类,又非常地可怕。
那么蛇特别多的地方会在那里呢?显然不会在北方,而是南方,尤其是南方潮湿的气候,是最适合蛇生长的环境,所以我们也可以推断,蚩尤是当时我国南方部族的首领。
在我们留下的所有传说中,蚩尤都是一个很可怕的人,据说他们人面兽身,吞沙吃石,还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遇到这样的对手,谁能不胆战心惊呢?
蚩尤的后裔至于蚩尤的后裔去哪里了,我们可以从传说当中找到很多线索。至于那场大战的具体情况,如今我们也无从考证了。
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是先是黄帝和炎帝大战于阪泉,然后与蚩尤大战于逐鹿;第二种说法是蚩尤先进攻炎帝,然后炎帝打不过,找了黄帝当救兵战胜了蚩尤;第三种说法是蚩尤直接挑战黄帝,黄帝应战并战胜了蚩尤;第四种说法是炎黄二帝大战蚩尤,在阪泉大战了三次。
而战争打的可以说是非常地激烈,双方都用了大杀器。蚩尤找来了风伯雨师改变了天气,黄帝请出了天女旱魃对抗洪灾;蚩尤布下了满天大雾,黄帝的战车上装了指南针走出了大雾。黄帝能最终获胜,还是九天玄女的帮助,这些说法我们也只能当是神话传说了,总之就是最终黄帝获胜。
在黄帝战胜了蚩尤后,仍然对蚩尤心有余悸。根据流传下的记载,黄帝在战胜蚩尤后,出巡的时候是坐着战车,下有腾蛇上有凤凰,前有虎狼后有鬼神,驾车的是大象,拉套的是虬龙,护驾的是毕方,在前面清道的是蚩尤。
那么蚩尤不是死了么?怎么又成了马前卒?其实这点来说,根据远古时期的习惯,如伏羲部落的首领叫伏羲,炎黄两个部族的族长都叫炎黄,所以蚩尤部落的族长就叫蚩尤了。这里的蚩尤其实就是蚩尤部落的族长,并不是被黄帝杀掉的那个蚩尤,而是战败后被黄帝收编的蚩尤部族的族长。
蚩尤部落被黄帝打败后,一部分被黄帝收编,一部分退回了南方,直到西周时期,他们还被称为黎民,这些黎民其实也是我们的祖先之一。
所以写到这里,我就能回答蚩尤的后裔去了哪里的问题了,其实我们中华民族在远古时期是三个部分组成了,黄帝、炎帝和蚩尤,其实今天的我们都是炎黄和蚩尤部落的子孙。
6. 为何哪吒杀掉敖丙就被逼自尽?
佛教是一个语言混乱的体系,有本身思维含混的关系,也有文字词语翻译上的混乱
大鹏一天吃500条“龙"那是热带的蛇,
而哪吒杀掉的敖丙,不一定是真的生命,而很可能是把他老爸陈塘关总兵府的一件气象仪器玩坏了,
北斗星是中国古代天文气象观测的重点,又称“勺星",
而“敖丙"很可能是“凹柄",
具体到哪吒,极有可能是把他老爸的“北斗星仪"弄坏了,
哪吒,三坛海会大神,
脚踩风火轮,与天空天象四季北斗很象,主三坛四海风火轮回,
哪吒闹海估计是,北斗星轮,四季海况,风,雨,寒,热,
7. 赵匡胤是如何实现天下大同的?
中央集权
财政权
964年,太祖下诏令州、郡所收税赋,除地方日常行政经费外,其余上缴中央,不得私留;置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权,并检查赋税情形,以供上缴朝廷及地方支用。转运使设通判官,到任时核对账簿,并得查考民情、官吏违法情事上报朝廷,有审计、监察之权,以此削弱地方财政权;太祖并下诏全国之茶、酒、盐由国家专卖,官吏与百姓不得私自贩售,最重处死,国家因此收入大增;太祖派兵灭亡后蜀后,为储备钱财以应急之用,于宫中设置“封桩库”,中央政府年度财政盈余全数纳入,并打算储积至三、五十万后,以这笔钱赎回遭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不久即逝世,赎地一事无疾而终。
行政权
太祖于平定湖南后,下令于其地取消“支郡”,使原属藩镇节度使管辖之州、郡独立,直属中央,至宋太宗在位时,全国“支郡”全部废除;有鉴于唐至五代的藩镇之患,太祖以朝廷文臣出守地方,称“权知军州事”,执行州、郡之军事权及行政权,并置“通判”为其副官,地方的民政、财政、司法等事务由知州及通判共同签署始得施行,通判并得监察主官的不法及渎职情事,上报朝廷,以此分割守臣之权。
司法权
962年4月,太祖下诏各地死刑案件须上报中央,由刑部复审,以杜绝藩镇枉法杀人的恶习;963年1月,太祖下令每县设置一“县尉”,负责地方治安,剥夺原由镇将任命亲信任职之权,以此制衡镇将,使其势力仅限所驻城郭而已;973年8月,太祖下诏改各州“马步院”为“司寇院”,设司寇参军,选派新科及第进士与选人资序相当者担任,剥夺藩镇对地方一般案件的审判权,解决藩镇武将审理案件时有法不遵的现象。
军权收归中央
961年7月,太祖与石守信、王审琦等禁军将领宴饮,酒过数巡后,对他们说:“我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今日的地位,所以对你们的恩德无日或忘。但当天子太过艰难,还不如做节度使来得快乐,因此我每夜都睡不安稳。”石守信等人问其故,太祖答说:“道理很简单,皇帝这个位置,谁不愿意坐呢?”众将听后十分惶恐,皆跪地磕头说:“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二心?”太祖说:“这话不对!你们虽然没有异心,但如果你们属下贪图富贵呢?一旦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当皇帝,也不行了。”众将听后皆涕泣磕头说:“臣等愚昧无知,没想到这些,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一条生路。”太祖说:“人生如同白驹过隙,晃眼即逝,所谓追求富贵之人,不过想多累积些金银财宝,尽情享乐,使子孙不再贫乏而已。你们何不放弃兵权,出守藩镇,买几块好地、几间好房,为子孙留下永久的产业;多收些歌儿舞女,每日与她们饮酒取乐,以终天年。我再与你们约定联姻,君臣之间,不相互猜疑,上下相安无事,这不是件好事吗!”众将皆下拜说:“陛下为臣等设想周到,是我们的再生父母。”隔日,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将领皆称病请辞禁军官职,太祖随即批准,使其出镇地方为节度使,所遗职缺不再补实。
969年12月,太祖在御花园与进京述职的地方藩臣宴饮,酒酣之际,从容说道:“你们都是国家的元勋宿将,长久在藩镇做官,公务繁忙,这不是朕优礼贤士的本意。”凤翔军节度使王彦超上前奏道:“臣本来就无功劳勋绩,却久受皇恩荣宠,十分惭愧。如今臣已衰老,乞求陛下赐臣退休,归老园田,这是臣最后的愿望。”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璋等将领却仍竞相自陈往昔攻战之功劳及经历之艰辛,太祖便说:“这是前代的事了,还有什么好说的。”隔日,太祖下诏,免去其节度使职,授以“环卫官”虚衔,留任京师,改以朝臣出守诸郡,彻底避免自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
太祖鉴于五代时期藩镇武将权力过重,以致国家混乱,建国后采取“重文抑武”政策,凡国家高阶实权职位均由文官担任,贬抑武官,以防籓镇专权。但有史家认为此政策使宋朝积贫积弱、军力不振。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大唐真龙2官网,历史上真的有龙和凤凰吗?
有时候,历史是很怕神话的。本来有的事情,一旦被神化,也就没有人相信了。(只说说龙,手上关于凤凰的资料不多,本文就不讨论了。)
按照记载,龙不应该是各种动物的拼凑。不信“龙”的存在,其实是不信神话中的龙。会不会真的有龙这个稀有物种呢?咱们先看看关于龙的一些记载。
现代有些学者认为,龙其实是图腾拼凑的产物。尤其是闻一多,他认为龙图腾的源头是蛇图腾,这个部落征服了其他部落之后,又把人家的动物特征拿过来,拼凑到了蛇的身上,形成了龙。
但是,关于龙的记载表明,古人早就能区分龙和其他动物的不同。《尔雅翼》中提到:“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这是详细的解释龙长什么样,并不是说龙是由这些动物拼凑来的,《本草纲目》当中也有大致的记载。
所以我们可否猜测,龙本来的形象就大致是这样的,人们只是用常见的动物描述一下而已。
古人会不会把别的动物认成了龙?比如蛇、鳄鱼之类的。这可能性几乎没有,关于龙的记载很多,都很细致的和其他动物区别开了。
比如《孟子》当中记载:“当尧之时,水逆行,汜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把蛇和龙并列起来,证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
另外,《说文解字》当中表明:“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鳞虫之长”,也是在明确龙的地位,是和一般常见的动物不一样的。
更为细致的是,很多关于龙的记载都表明,龙是一种生物,不是神。比如《唐年补录》当中记载的龙,就是喉部有伤,身上有鳞片,头上有角,口须长达两丈,脚上还有红膜。
《北梦琐言》当中有记载说,唐朝时候,有人开荒种地,先用干柴在野地里烧掉草木。火正旺时,忽然烧出一条龙,这条龙飞到半空,因为火势太旺,竟然把半空中的龙烧死了。
《续夷坚志》中也提到一条龙:“龙鳞甲中出黄毛……头与大树齐,腥臭不可近。”
……
很多的记载都表明,龙并非一种神,而是正常生物,身上很腥臭,还能被烧死。
龙为什么能飞?不符合常识啊!这个可能是龙不存在的最重要理由了,按照龙的形象,是没有翅膀的。
没有翅膀的生物,是不可能飞起来的。这一点确实很难理解,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想法,认为如果龙真的是一种生物,它一定有着很特殊的身体结构,比如龙的体内可能存在大的气囊。
气囊内是比空气还要轻的气体,而这种气体是龙依靠自身特殊器官,从水汽中转化的。所以才有了龙与水、龙与云层的特殊关系。
我不是生物学家,不知道这种猜测合不合理,希望大神能解释一下。
最后一点,为什么我们现在见不到龙了?首先,就算是在古代,龙也是很少能见到的。作为稀有物种,才会被神话被夸张。所以假设龙在古代确实存在,也完全可能是已经消亡的物种了。
或者是,龙依然存在,只是数量太少,行踪更隐秘,我们很难发现而已。
虽然以上内容都是猜测和推断,但不能因为现在没见到,就完全否定它的存在。地球上还有很多很多没有探索的地区,我们的科技和学术也并没有达到顶端。
不管是抱着娱乐的态度,还是对自然的敬畏,完全否定龙的存在,都是不合适的。
2. 猪八戒不过是调戏了嫦娥?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天蓬元帅地位不高,并且被贬下凡间限并不是只因此调戏了嫦娥。
猪八戒地位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猪八戒前生是“天蓬元帅”,掌管天河八万水军;一个“天蓬元帅”的称号,听起来就很威风,再加上道教中“北极四圣”的老大也叫“天蓬元帅真君”,因此很多人就将二者联系起来。实际上,猪八戒的“天蓬元帅”并不是“北极四圣”中的天蓬元帅真君,他虽说是统领八万天悟水军,但其实地位很一般。《西游记》中天庭机构就是按照古代朝廷设定,皇家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常常给自己手下一个听起来很威风的称号,比如古代皇帝就常常册封自己的宠物为“大将军”“大元帅”之类的。《西游记》中也是这样,沙僧的卷帘大将只不过是给玉帝、王母拉帘子的,而猪八戒的天蓬元帅也只是一个水军宪节;连南天门上守门的都个个被封为元帅。《西游记》中天蓬元帅猪八戒的真正职位就是一个水兵宪节。1.皇设宴会群仙,各分品级排班列。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2.行者闻言道:“你这厮原来是天蓬水神下界,怪道知我老孙名号。”那怪道声:哏!你这诳上的弼马温,当年撞那祸时,不知带累我等多少,今日又来此欺人!不要无礼,吃我一钯!”3.荷蒙玉帝厚恩,官赐天蓬元帅,管押河兵,逍遥汉阙。4.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那么这个水兵宪节真实地位如何?天蓬元帅在犯了罪后多亏太白金星求情,才被免去一死,可他却连太白金星都不认识,更不知道太白金星名叫“李长庚”,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这天蓬元帅几乎很少有上大殿的时候,也很少和太白金星这些神仙有交集。行者把帖儿递与八戒,念了一遍道:“李长庚是那个?”行者道:“是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八戒慌得望空下拜道:“恩人,恩人!老猪若不亏金星奏准玉帝呵,性命也不知化作甚的了!”同样的,猪八戒听过太上老君的名号,却不识太上老君真人,在平顶山时还错将他认为妖怪,更能说明猪八戒很少入朝上殿。正行处,猛见路旁闪出一个瞽者,走上前扯住三藏马,道:“和尚那里去?还我宝贝来!”八戒大惊道:“罢了!这是老妖来讨宝贝了!”在大战青牛精那一回,猪八戒看到了纳锦背心就起了偷意,还告诉唐僧自己就没见过这种背心,由此可见猪八戒当天蓬元帅时也很寒酸,这官职并不太高。那呆子莫想肯听,对唐僧笑道:“师父啊,我自为人,也穿了几件背心,不曾见这等纳锦的。在大战蝎子精那一回,猪八戒见到昂日星君还要行礼,因为受了伤不能行礼还要让他恕罪,可见猪八戒的天蓬元帅实际上地位是不如二十八星宿的。星官按下云头,同行者至石屏前山坡之下。沙僧见了道:“二哥起来,大哥请得星官来了。”那呆子还侮着嘴道:“恕罪,恕罪!有病在身,不能行礼。”星官道:“你是修行之人,何病之有?”八戒道:“早间与那妖精交战,被他着我唇上紥了一下,至今还疼呀。”星官道:“你上来,我与你医治医治。”呆子才放了手,口里哼哼道:“千万治治!待好了谢你。”那星官用手把嘴唇上摸了一摸,吹一口气,就不疼了。呆子欢喜下拜道:“妙啊,妙啊!”除此之外,《西游记》中还有许多地方透露猪八戒的天蓬元帅地位并不太高。猪八戒的行为不合天庭规矩在天庭上私自恋爱是违反天条的,奎木狼与披香殿侍女相爱,也只得下凡再续前缘,其原因就是怕在天上污了天宫,后来下凡变成妖怪虽说是犯了罪,但总算是因为维护天条才下界的,因此最后玉帝只罚他去给太上老君烧火。奎宿叩头奏道:“万岁,赦臣死罪。那宝象国王公主,非凡人也。她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欲与臣私通。臣恐点污了天宫胜境,她思凡先下界去,托生于皇宫内院;是臣不负前期,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摄她到洞府,与她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被孙大圣到此成功。”而猪八戒可好,不仅调戏嫦娥,还在天庭犯事,在玉帝眼皮底下犯事,这种行为就是赤裸裸地挑战权威,玉帝自然会严惩。猪八戒还犯了其它过错因为食影视剧的影响,许多人认为猪八戒被贬下凡间仅仅是因为调戏了嫦娥,其实并非如此。
猪八戒曾介绍自己身世时说道:
只因酒醉戏宫娥,那时就把英雄卖。一嘴拱倒斗牛宫,吃了王母灵芝菜。玉皇亲打二千锤,把吾贬下三天界。
这里猪八戒就说的很明确,自己除了调戏嫦娥外还拱倒了斗牛宫、吃了王母的灵芝菜,这些罪行加起来就是死罪,是太白金星求情他才逃得一死,被贬下凡间。
3. 如果叫你选唐僧一行5人中?
万幸是问的唐僧一行五人,若仅师徒四人还真没法回答。除去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外,还真就剩小白龙(白龙马)一人了。
孙悟空,践行成功学的典范,学做人的模范。老孙学艺时根本就不学“动”字门的采阴补阳术,当美猴王、齐天大圣及后来的取经,老孙一直奉行“存天理、禁人欲”的教条,因此老孙不适合做“国民老公”。除非有信奉“宁为英雄妾,不做庸人妻”的人,否则请远离孙悟空。
(网络配图,下同)
师父唐僧,空有徒表。十世轮回,唐僧就是一个人偶,命运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关键唐僧是一个功利心极重的人,为了功和利可抛弃一切,为了的成佛,断然拒绝了蝎子精、玉兔精,连爱大米的老鼠精都利用前世感情欺骗。一个功利心极强,始终被掌控命运的木偶,即使有光鲜的外表,也不过是张画皮。一定不可选。
沙僧,原本靠脸吃饭能上庭堂的人,但因事被惩罚后,老沙变得沉默寡言,给人的印象总是老实厚道,取经一路台词很少,可是老沙却总是“不说则已,一说惊人”,仔细分析老沙的台词,会发现老沙说话水准很高。这点象某些同学,不会写作文,但写情书水平极高,是典型的学渣。关键老沙的话还功于心计,处处是坑,明显老沙是个心理阴暗,精于算计的人。这样一个心理阴暗,精于算计,而又外观厚道的老沙。你若想选,我只能尽尽提醒义务。
老猪还真的多说点,虽然经历过有两次倒插门的婚姻。但老猪却敢爱,敢表现,见到心动的人,马上付诸竹动,从不藏着掖着,看看老猪见到蜘蛛精,嫦娥(霓虹仙子)时的表现就知道了。但老猪还真是较为理想的人选,老猪虽有花心,但非常顾家,在取经过程无论离家多远一遇到散伙首先想到要回高老庄,分行李也只想多为自家多捞点。在高老庄和高小姐生活的前两年半,老猪的表现可是真正的模范夫婿。如果不在乎老猪的外表,不计较老猪的过去,可承受老猪的些许花心,老猪还真的值得考虑。
最后是小白龙,优点太多,只说重点。出身高富帅,小白龙是真龙(具体参考朱紫国孙悟空配药及取经后)。小白龙任劳任怨,龙马精神就指人家。小白龙总是先考虑集体利益,对集体忠诚不二,黄袍怪那回显露无遗,对集体如此,对另一半更会如此。关键小白龙成龙之后不受各种约束,在《西游记》中龙可生九子。难道您还不心动!
本文是个人看法,仅供娱乐,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原创不易,请多多支持。
4. 为何前者是明君而后者毁誉参半?
给这两位皇帝打分,你给多少分?
李世民,赵光义,朱棣,雍正。大位得来充满争议的四位君主。李世民和朱棣尤为相似,可堪一比。
我是剪刀说史,与你一起,深度思考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朝代,两汉,隋,唐,两宋,元,明,清在王朝建立初期,大都发生过皇位传承的明显变动。
西汉初有诛灭诸吕,迎立文帝。
东汉有废除太子刘疆,改立刘庄。
隋有废除杨勇,改立杨广。
宋有烛影斧声。
元有托雷系取代窝阔台系。
清有雍正篡改圣旨。
基本上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初,都有伴随着巨大争议而即位的君主。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封建时代最高权力的争夺总是那么刺眼。其中以唐朝“玄武门之变”和明朝“靖难之役”最为剧烈,也最为知名。
同样是夺位,为何李世民后世尊称一代明君,万世歌颂,而朱棣却人人痛骂,称为暴君?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们来分别打分(每一项满分10分,总分70分)。
1.夺取皇位方式的不同。2.对创立国家的贡献不同。3.对建设国家的贡献不同。4.夺位行为对国家的破坏不同。5.对文人的态度不同。6.对历史的改动,导致对手在百姓心中的印象不同。7.对待失败者的处理方式不同。1.夺取皇位的方式不同。李世民只是杀死了太子,而朱棣杀了皇帝。李建成当时只是一国的储君,还不是皇帝。太子历朝历代因各种原因没办法即位的多了去了。
李世民也不是一般的亲王,而是基本上可以跟太子平起平坐的人物。李世民的天策府可以自置官属,开设文学馆,收揽人心,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与东宫对立。
而建文帝则不同,他已经做了四年皇帝,是真真正正的君主。君臣关系早己分明!朱棣以下犯上,僭越篡逆,是洗也洗不清的。
这一点,李世民5分,朱棣3分。
2.对创立国家的贡献不同。
由于在创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功劳太大!以至于当时和后世都觉得,唐朝的果子本来就有人家李世民的一份,他不当太子太屈才了。国家初立,立太子应该立贤,立功劳大的。
《资治通鉴》上有这样的记载:“上(李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看看,就连李渊都觉得人家老二该当太子,自己说话不算话,怪不好意思的!
在一般人思维里,李世民抢太子,是拿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兄弟平辈争夺,还算是年轻人之间的事情。人们喜欢看年轻人建功立业,也更容易宽容年轻人,来守护这份美好。
朱棣呢?当时岁数还小,在创立明朝的过程中是没有什么功劳的。这一点跟李世民比,就有差距了。
等侄子做了皇帝,他作为亲叔叔,长辈,起兵谋反,给后世留下以大欺小的感觉。
这一项,李世民10分,朱棣0分。
3.对建设国家的贡献不同。导致唐和明的影响力不同。
唐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顶峰,李世民功不可没。
“贞观之治”历经后代口口相传,无可超越,李世民治国能力可见一斑。对外平灭突厥,被尊为“天可汗”,对内政治清明,文化繁盛,国家富强。
一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可名传后世
如果说创立唐朝是李世民“武”的表现,那么“贞观之治”就是李世民“文”的表现,这两者李世民都可以打满分。文武双全的年轻帝王,中国有几个?李世民太具有标杆作用了。后世人舍不得因为“玄武门之变”这一点点瑕疵毁掉他。可以说李世民不单单是那个时代的君臣树立的典型,他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塑造出来的偶像,大家都愿意维护这个英雄,维护这个形象。朱棣在武功和治国上虽然也不错,五出蒙古,七下西洋,编著《永乐大典》,但是明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下行时期,注定没办法比。
这一项,李世民10分,朱棣8分。
4.对文人的态度不同。
李世民在文人眼里是千古仁君。开科取士,尊重文人士大夫,一个魏征就给他带来了多少粉丝。
朱棣在文人眼里是千古暴君。方孝孺不肯写圣旨就灭人家十族,倒也就罢了,毕竟是敌对势力。但是解缙呢?人家不过是尽一个臣子本份进谏,反而被埋到雪堆里冻死,杀人不过头点地啊!一个解缙,黑粉无数!
文人一根笔杆子,让你白你就白,让你黑你就黑。朱棣一下子杀死了两代文坛领袖,能有好评价吗?这一项,李世民9分,朱棣1分。
5.对历史的改动,导致对手在百姓心中的印象不同。
人们普遍认为建文仁孝,建成阴险。
李世民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褚遂良不许,后来他又要求房玄龄。房玄龄和许敬宗将《起居注》删定为《高祖实录》、《今上实录》,在贞观十七年献给他。
后世对比不同史料,发现有三个方面有篡改:一,太原起兵的发起人是谁;二,李建成在攻取长安时的战功如何;三,李渊宫闱是否检点。
而这三个方面都是以“玄武门之变”为中心而展开的,可见“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已经面目全非。
而朱棣也曾经三次组织编纂记录朱元璋生平的《太祖实录》,并加以大肆篡改,最重要一点是把自己生母改成了马皇后。
但是,李世民篡改历史很聪明,只动一点点,动一些最重要的一些细节,事件本身见证人就少,不好验真也不好证伪的地方。这一点就足以改变后世人们对建成对自己的评价,显得还是很真实,后世普遍觉得建成很阴险。朱棣就不同了,他改的太离谱了。明眼人一看就是假的。所以后世人都知道他很多东西都是假的。反而让大家更同情建文帝,觉得他仁孝。这一项,李世民3分,朱棣1分。
6.对国家的破坏不同。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宫墙内部,流血不出京城。影响小,破坏力小,只是上层的一次流血政变。
但是“靖难之役”就不同了,战争打了三年多,从北到南,大小几十仗,死亡百万人以上。涂炭了中原大部,对新生的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多少无辜百姓,文人士子为了他朱棣一己私欲而白白牺牲。这一项,李世民7分,朱棣0分。
7.对失败者的处理方式。
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老幼,没有波及臣子,杀戮流血最小化了。后来,李世民还恢复了李建成的太子封号,谥曰“隐太子”,另外把自己的儿子李福过继给李建成当了儿子。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
而朱棣不但杀了建文帝,对付他的亲人也是心狠手辣。建文帝的皇后死于宫中大火,长子朱文奎与他一起失踪,次子朱文圭当时只有两岁,被囚禁在凤阳称“建庶人”,五十多年后的明英宗时代才被放出,牛马不辨。他的几个弟弟在朱棣即位后分别被囚禁或坐罪死。
更可恨的是,对之前忠于建文帝的旧臣朱棣也大肆杀戮。如齐泰、黄子澄被凌迟处死,诛灭九族,妻女入教坊司为妓女。方孝孺车裂于街市,诛灭十族,兵部尚书铁铉、礼部右侍郎黄观、监察御史高翔等皆被虐杀并诛族。朱棣的残暴可见一斑!
这一项,李世民2分,朱棣0分。
综合得分,李世民46分,朱棣13分!所以,李世民一代明君,朱棣毁誉参半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他们二人,你给多少分呢?请留言评论吧!
5. 蚩尤的后裔是什么民族?
要回答蚩尤的后裔的问题,我们就要先知道蚩尤是什么人,只有了解了蚩尤的情况,我们才能知道蚩尤后裔的情况。
蚩尤的身世因为黄帝和蚩尤所处的时代过于久远,我们现在流传下来的多是民间传说,具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其实已经不可靠了,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从历史的传说中摸索出一些蛛丝马迹。
我们可以先看下“蚩尤”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来说,蚩从虫,虫其实就是它,它就是蛇。虫字上面是止,就是脚指头的意思。所以蚩的意思就是蛇咬你的脚。尤是灾难、罪过的意思,如“以儆效尤”,从这里又可以引申出怨恨的意思,如“怨天尤人”。
其实蚩尤的意思也很清楚,就是蛇灾。
当然,以上并不是我凭空臆测,而是根据甲骨文和金文来理解了,我们要理解远古时期人们的想法,其实很多都要回到甲骨文和金文的层面去研究,才容易发现规律。
蚩尤是九黎地区的领袖,那么为什么会有九黎这个名字呢?也许是“蛇灾地区的人”的意思,也或许是蚩尤的敌人对他的称呼。
当然,尤还有突出的意思,如“尤其”、“尤物”等,而蚩尤很有可能就是蛇灾特别泛滥的地方。远古时期的人类是非常怕蛇的,这种对蛇的恐惧很可能已经写在了我们人类的基因里,很多人天生就怕蛇。而蚩尤被人认为是“蛇灾泛滥地区”的人,这就说明他对于很多人来说既是异类,又非常地可怕。
那么蛇特别多的地方会在那里呢?显然不会在北方,而是南方,尤其是南方潮湿的气候,是最适合蛇生长的环境,所以我们也可以推断,蚩尤是当时我国南方部族的首领。
在我们留下的所有传说中,蚩尤都是一个很可怕的人,据说他们人面兽身,吞沙吃石,还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遇到这样的对手,谁能不胆战心惊呢?
蚩尤的后裔至于蚩尤的后裔去哪里了,我们可以从传说当中找到很多线索。至于那场大战的具体情况,如今我们也无从考证了。
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是先是黄帝和炎帝大战于阪泉,然后与蚩尤大战于逐鹿;第二种说法是蚩尤先进攻炎帝,然后炎帝打不过,找了黄帝当救兵战胜了蚩尤;第三种说法是蚩尤直接挑战黄帝,黄帝应战并战胜了蚩尤;第四种说法是炎黄二帝大战蚩尤,在阪泉大战了三次。
而战争打的可以说是非常地激烈,双方都用了大杀器。蚩尤找来了风伯雨师改变了天气,黄帝请出了天女旱魃对抗洪灾;蚩尤布下了满天大雾,黄帝的战车上装了指南针走出了大雾。黄帝能最终获胜,还是九天玄女的帮助,这些说法我们也只能当是神话传说了,总之就是最终黄帝获胜。
在黄帝战胜了蚩尤后,仍然对蚩尤心有余悸。根据流传下的记载,黄帝在战胜蚩尤后,出巡的时候是坐着战车,下有腾蛇上有凤凰,前有虎狼后有鬼神,驾车的是大象,拉套的是虬龙,护驾的是毕方,在前面清道的是蚩尤。
那么蚩尤不是死了么?怎么又成了马前卒?其实这点来说,根据远古时期的习惯,如伏羲部落的首领叫伏羲,炎黄两个部族的族长都叫炎黄,所以蚩尤部落的族长就叫蚩尤了。这里的蚩尤其实就是蚩尤部落的族长,并不是被黄帝杀掉的那个蚩尤,而是战败后被黄帝收编的蚩尤部族的族长。
蚩尤部落被黄帝打败后,一部分被黄帝收编,一部分退回了南方,直到西周时期,他们还被称为黎民,这些黎民其实也是我们的祖先之一。
所以写到这里,我就能回答蚩尤的后裔去了哪里的问题了,其实我们中华民族在远古时期是三个部分组成了,黄帝、炎帝和蚩尤,其实今天的我们都是炎黄和蚩尤部落的子孙。
6. 为何哪吒杀掉敖丙就被逼自尽?
佛教是一个语言混乱的体系,有本身思维含混的关系,也有文字词语翻译上的混乱
大鹏一天吃500条“龙"那是热带的蛇,
而哪吒杀掉的敖丙,不一定是真的生命,而很可能是把他老爸陈塘关总兵府的一件气象仪器玩坏了,
北斗星是中国古代天文气象观测的重点,又称“勺星",
而“敖丙"很可能是“凹柄",
具体到哪吒,极有可能是把他老爸的“北斗星仪"弄坏了,
哪吒,三坛海会大神,
脚踩风火轮,与天空天象四季北斗很象,主三坛四海风火轮回,
哪吒闹海估计是,北斗星轮,四季海况,风,雨,寒,热,
7. 赵匡胤是如何实现天下大同的?
中央集权
财政权
964年,太祖下诏令州、郡所收税赋,除地方日常行政经费外,其余上缴中央,不得私留;置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权,并检查赋税情形,以供上缴朝廷及地方支用。转运使设通判官,到任时核对账簿,并得查考民情、官吏违法情事上报朝廷,有审计、监察之权,以此削弱地方财政权;太祖并下诏全国之茶、酒、盐由国家专卖,官吏与百姓不得私自贩售,最重处死,国家因此收入大增;太祖派兵灭亡后蜀后,为储备钱财以应急之用,于宫中设置“封桩库”,中央政府年度财政盈余全数纳入,并打算储积至三、五十万后,以这笔钱赎回遭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不久即逝世,赎地一事无疾而终。
行政权
太祖于平定湖南后,下令于其地取消“支郡”,使原属藩镇节度使管辖之州、郡独立,直属中央,至宋太宗在位时,全国“支郡”全部废除;有鉴于唐至五代的藩镇之患,太祖以朝廷文臣出守地方,称“权知军州事”,执行州、郡之军事权及行政权,并置“通判”为其副官,地方的民政、财政、司法等事务由知州及通判共同签署始得施行,通判并得监察主官的不法及渎职情事,上报朝廷,以此分割守臣之权。
司法权
962年4月,太祖下诏各地死刑案件须上报中央,由刑部复审,以杜绝藩镇枉法杀人的恶习;963年1月,太祖下令每县设置一“县尉”,负责地方治安,剥夺原由镇将任命亲信任职之权,以此制衡镇将,使其势力仅限所驻城郭而已;973年8月,太祖下诏改各州“马步院”为“司寇院”,设司寇参军,选派新科及第进士与选人资序相当者担任,剥夺藩镇对地方一般案件的审判权,解决藩镇武将审理案件时有法不遵的现象。
军权收归中央
961年7月,太祖与石守信、王审琦等禁军将领宴饮,酒过数巡后,对他们说:“我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今日的地位,所以对你们的恩德无日或忘。但当天子太过艰难,还不如做节度使来得快乐,因此我每夜都睡不安稳。”石守信等人问其故,太祖答说:“道理很简单,皇帝这个位置,谁不愿意坐呢?”众将听后十分惶恐,皆跪地磕头说:“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二心?”太祖说:“这话不对!你们虽然没有异心,但如果你们属下贪图富贵呢?一旦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当皇帝,也不行了。”众将听后皆涕泣磕头说:“臣等愚昧无知,没想到这些,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一条生路。”太祖说:“人生如同白驹过隙,晃眼即逝,所谓追求富贵之人,不过想多累积些金银财宝,尽情享乐,使子孙不再贫乏而已。你们何不放弃兵权,出守藩镇,买几块好地、几间好房,为子孙留下永久的产业;多收些歌儿舞女,每日与她们饮酒取乐,以终天年。我再与你们约定联姻,君臣之间,不相互猜疑,上下相安无事,这不是件好事吗!”众将皆下拜说:“陛下为臣等设想周到,是我们的再生父母。”隔日,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将领皆称病请辞禁军官职,太祖随即批准,使其出镇地方为节度使,所遗职缺不再补实。
969年12月,太祖在御花园与进京述职的地方藩臣宴饮,酒酣之际,从容说道:“你们都是国家的元勋宿将,长久在藩镇做官,公务繁忙,这不是朕优礼贤士的本意。”凤翔军节度使王彦超上前奏道:“臣本来就无功劳勋绩,却久受皇恩荣宠,十分惭愧。如今臣已衰老,乞求陛下赐臣退休,归老园田,这是臣最后的愿望。”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璋等将领却仍竞相自陈往昔攻战之功劳及经历之艰辛,太祖便说:“这是前代的事了,还有什么好说的。”隔日,太祖下诏,免去其节度使职,授以“环卫官”虚衔,留任京师,改以朝臣出守诸郡,彻底避免自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
太祖鉴于五代时期藩镇武将权力过重,以致国家混乱,建国后采取“重文抑武”政策,凡国家高阶实权职位均由文官担任,贬抑武官,以防籓镇专权。但有史家认为此政策使宋朝积贫积弱、军力不振。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